为啥要折腾路线规划?
上礼拜带全家去苏州玩,本想着休闲游,结果差点累成狗。行程是我随手抓的景点,早上赶狮子林,下午奔虎丘,晚上又想挤山塘街看夜景。好家伙,光打车费就干掉小三百,时间全耗路上了,景点全是走马观花,老婆孩子脸拉得老长。回家我一拍大腿:这路线规划必须整明白!立马开搞“简单游伴侣”App,非得研究出个省心法子。
第一招:先掏个纸笔列清单
没急着开App,我先抓了张废纸,把全家想去的点全划拉出来:闺女要去的博物馆、老婆想打卡的平江路、我惦记的哑巴生煎…连想吃的馆子都写上。列完一看,嚯!二十多个点!这才发现之前瞎逛漏了多少念想。用红圈标了“非去不可”的,铅笔勾了“有空再说”的,心里瞬间有谱了。
第二招:地图上玩“连连看”
打开App地图模式,把刚列的坐标挨个标上去。标完发现特坑爹:我以为挨着的沧浪亭和网师园,实际得绕俩红绿灯!赶紧戳着屏幕把点位拖来拽去:把博物馆、拙政园、狮子林这几个扎堆的圈成第一天;虎丘、留园远的扔第二天;平江路和山塘街这种晚上热闹的单独排。地图上连出路线,立马看出哪块区域密集,哪要跨区跑。
第三招:算时间别算公里数
以前只看距离觉得3公里很近,结果景点出来死活打不到车,公交等半小时,3公里能折腾一小时。这回学精了:App里选“公交优先”和“打车预测”来回切。像从博物馆去哑巴生煎,才1.2公里,App显示公交要换乘走15分钟,果断勾了“步行”。从山塘街回酒店8公里,App弹出“晚高峰预计打车40分钟”,手一抖改成地铁,省下半小时蹲路边啃生煎。
第四招:预约时间卡死别超
苏州博物馆得提前约,我傻乎乎订了10点场,结果9点半还在平江路啃糯米糕。这回把预约时间用App的闹钟功能钉死在行程里,设置提前1小时震动提醒。更绝的是看虎丘预约下午场,顺手把午饭安排在附近500米的“珍珠饭店”,时间算得死死的,吃完抹嘴溜达过去刚好验票。
第五招:塞点“后悔药”
上次暴雨困在留园门口干等两钟头,这回长记性了。在每个景点后面加个灰色小图标:博物馆隔壁就是美术馆(应急避雨点);平江路标注了三个茶馆(走不动歇脚处);甚至地铁站旁标了家药店(闺女过敏药救急)。结果真用上了:老婆在拙政园晒得发晕,立马翻App找到最近的茶室钻进去灌酸梅汤,15分钟满血复活。
实战效果堪比开挂
按这五招排完,三天行程跟丝袜奶茶似的顺滑。早上8点半啃着生煎进狮子林,10点晃到隔壁拙政园不排队,午饭溜达到哑巴生煎总店刚好有位子。下午躲开暴晒时段蹲博物馆吹空调,4点出来拐进小巷吃糖粥。晚上6点卡着夕阳上七里山塘,游船票都是提前在排队时手机买好的。最绝的是三天打车费不到一百五,地铁+腿着搞定八成路线。闺女回高铁上还画路线图玩,老婆说下次去西安还让我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