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啥捣鼓这事儿?
前天刷短视频,好家伙,连着三条都是绿舌头、血浆袋、棺材造型的冰淇淋摊子前大排长队,评论区嗷嗷叫着要去打卡。我寻思这玩意儿看着瘆得慌,咋就火成这样了?立马套上外套出门,打算亲自会会这“恐怖冰淇淋”。
直奔离家最近的那个网红夜市,果然老远就瞅见那个骷髅头招牌的摊子。我挤在队伍尾巴,踮着脚数了数,前面起码二十多号人,大部分举着手机在拍。凑近一看,摊主小哥正拿着针管往透明袋子里打红色糖浆,“血浆袋冰淇淋”的制作过程跟手术现场似的。轮到我时,咬牙点了最吓人的“眼球款”——香草球上粘着颗软糖做的眼珠子,淋上蓝莓酱当血管。付完钱举着这玩意儿,路人眼神刷刷往我手上瞟,有个小姑娘直接“哇”了一声躲她妈身后去了。
蹲点观察实录
举着“眼球”在旁边石墩子坐下,假装啃了两口(齁甜),实际盯着摊子看:
- 造型就是流量密码:几乎没人好好吃,全在摆拍!有个大哥把“绿舌头”拉得老长挂下巴上拍照,旁边人笑疯了。
- 猎奇心挡不住:听到好几波人议论:“这虫子巧克力是真的吗?” “棺材盒里面啥味儿?” 犹豫半天还是扫码下单。
- 小孩才是真大佬:好几个娃拽着爹妈衣角死活要买“僵尸手”,家长一边骂“这啥鬼东西”一边掏手机付款。
呆了个把小时,粗略数了数,平均三分钟卖出去五六个,摊主补了三次原料。趁他歇口气的空档,我凑上去递了根烟:“哥们儿生意挺火,这玩意儿做起来麻烦不?”小哥咧嘴一笑,烟夹耳朵后面:“造型模具都是网购的,糖浆调个色儿的事儿!成本跟普通冰淇淋差不多,卖贵五块钱照样抢光——
回家琢磨明白了
瘫沙发上翻白天拍的素材和某书打卡帖,总结出这玩意儿火的邪门逻辑:
- 吓人=好传播:血呼擦的造型天然带话题,随手一拍就是九宫格素材,朋友圈一发谁不点开瞅两眼?
- 15块钱买朋友圈C位:比起动辄几百的大餐,冰淇淋便宜还能凹造型,年轻人特吃这套。
- 越奇葩越有优越感:啃着“人手”冰淇淋站街边,莫名有种“老娘玩的就是心跳”的嘚瑟劲儿。
第二天路过超市冰柜,瞅着里头规规矩矩的甜筒,突然觉得索然无味——现在的人呐,舌头尝味道算眼睛和朋友圈爽了才是刚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