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观察大熊猫的尾巴?(专家分享简单实用方法)

早上五点半就爬起来了,揣着去年双十一抢的二手长焦镜头直奔动物园。门卫大爷还没换班,扯着嗓子冲我喊:“看熊猫的?最早八点!”得,蹲在马路牙子上啃了俩韭菜盒子,抬头发现排队人群已经绕了售票处三圈——合着全是冲圆滚滚来的。

一、工具翻车现场

进了园子直奔熊猫馆,好家伙!玻璃前面挤得跟早高峰地铁似的。我赶紧从双肩包里掏出宝贝镜头,刚拧上三脚架,后面大妈一肘子撞过来:“小伙子别挡着娃看熊猫!”三脚架腿“哐当”砸自己脚背上,疼得我龇牙咧嘴蹦跶半天。

重新支棱起来才发现更绝望的事:所有熊猫屁股都死死贴在假山上!要么拿屁股怼着游客,要么直接瘫成芝麻汤圆,尾巴根全压在肚子底下。举着镜头等了四十分钟,镜头盖都捏出汗了,愣是半根毛都没见着。

  • 失败装备清单:
  • 200mm长焦镜头(根本用不上)
  • 迷彩三脚架(被保安当可疑物品排查)
  • 《哺乳动物图鉴》(翻到熊猫那页被熊孩子撕了)

二、饲养员指了条野路子

正蹲在垃圾桶旁边emo,穿蓝大褂的饲养员拖着竹筐路过。我赶紧递上包里剩的半包华子,人家摆摆手:“戒了”,但下巴往场馆后头扬了扬。跟着他绕到后墙排水沟边上,好家伙!这里居然有俩拳头大的观察孔,正对熊猫外场斜坡。

“它们最爱背朝这儿蹭痒痒”,饲养员话音刚落,突然有坨黑白毛球“咕噜噜”滚下草坡。只见那胖墩娴熟地用屁股抵住树干,尾巴唰地翘成小天线!短得跟兔子似的尾巴尖还带个弯钩,白毛里混着几撮黑毛,活像蘸了墨的棉花签。

还没等我端稳相机,这祖宗突然转身扑向同伴。两坨肉团打滚互殴时,尾巴跟装了弹簧似的高频率抖动,活像两根摇晃的黑色蒲公英。

三、血泪总结的土法子

观察行动接近尾声时,下雨了。本来以为熊猫会回屋,结果它们全蹿到露天木架子上,排着队把屁股朝外撅得老高。雨水顺着尾巴毛聚成小水流,平时蓬松的白毛被淋得紧贴皮肤,这才看清尾巴根有块深色皮肤——敢情那撮黑毛是打这儿长出来的!

总结几条不要命经验:

  • 死守下午投食时间:饲养员扔苹果时它们会撅腚扒拉食物
  • 带儿童折叠凳:趴排水沟比挤玻璃前舒服十倍
  • 重点盯后腿蹬地瞬间:撒尿标记地盘时尾巴翘最直

临走前想绕回正门补拍两张,发现早上撞我的大妈正拿手机狂拍玻璃。凑近一看乐了:熊猫把整张脸挤在玻璃上变形,而它的尾巴正好从两腿间露出来,毛茸茸一小团戳在大妈镜头前,像在比中指。

对了,保安追了我半个园区,就因为三脚架包上印着军事基地标识。是举着工作证吼“我在保护区跟踪拍摄野猪三年”,他才半信半疑放人——鬼知道研究个熊猫尾巴还得装野猪专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