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翻小红书看见有人问巴普洛夫这玩意儿该上哪儿学,评论区全在甩英文教材链接,看得我直抓瞎。我这三十好几的人了,英语六级还是十多年前过的,这不是存心为难人么?干脆自己摸着石头过河,折腾两天倒真筛出几个接地气的路子,今儿就掰开了揉碎了说说。
开头先踩了个大坑
大清早电脑一开,先在知乎搜"巴普洛夫学习",跳出来的高赞回答恨不得列三十本参考书。点开一看头皮发麻——《Conditioned Reflexes》1932年俄文原版?底下评论还起哄说"读原汁原味的才有感觉",我对着书名里那串蝌蚪文抽了三根烟,把手机摔沙发缝里了。搞学术的兄弟是真狠,我这把年纪啃俄语文献怕是要当场心梗。
转战手机意外开窍
下午蹲马桶刷短视频解闷,突然刷到个戴眼镜的博主拿狗做实验。玻璃箱里的狗听见铃铛就流口水,那画面跟我初中生物课本一模一样。关键这博主忒实在,边拍实验边唠:"巴老爷子这套说白了就是训练条件反射,跟你家狗听见狗粮袋响就狂奔一个理儿。"嚯!两分钟讲透三十年都没搞明白的事,我激动得差点把手机怼马桶里。
赶紧点进他主页扒拉,发现置顶视频还藏着宝贝:
- 实验道具用饭盆+铃铛代替专业设备
- 手写流程图拿外卖订单改的
- 重点概念全用微信聊天截图打比方
最绝的是结尾贴了张皱巴巴的A4纸,上面拿红笔描着三大学习要点,纸角还沾着油点子——这接地气的糙劲一看就是真干过活的。
撞见野路子秘笈
晚上不死心又翻小红书,这回学乖了直接搜"巴普洛夫 入门"。划拉到第五条时眼睛亮了:某个教亲子教育的博主晒出张手绘表格。左边列着"孩子哭闹抱不抱?",右边对应"巴氏疗法操作手册",用红蓝马克笔涂得跟作战地图似的。底下评论区炸出八百个宝妈验证有效,有个大姐说用这法子治好了儿子逛超市必买玩具的毛病。
我拿着这图当模板改了份员工培训方案:
- 晨会铃响就发咖啡券(无条件刺激)
- 两周后光摇铃不发券(条件刺激)
- 结果新来的实习生听见铃声就冲咖啡机
行政小妹笑得直拍桌:"李哥你这比KPI还好使!"
压箱底的祖传宝贝
想起地下室还堆着我爸的旧书。扒开蜘蛛网翻出本1983年《普通心理学》,封面都快掉渣了。翻开巴普洛夫那章差点笑出声——泛化分化理论直接用相亲举例:"好比小伙子被穿红裙的姑娘甩过,再见着红裙子就哆嗦,直到遇见穿红裙的善良姑娘才治好心病。"这上世纪的老编辑才是真正的段子手!泛黄书页上还有我爸当年写的批注:"狗实验=王婶家听见敲盆就开饭的土狗"。
现在谁再让我读俄语原版...
反手就把这三个土法炼钢的宝贝拍他桌上:刷短视频建立概念框架,扒小红书找实战案例,翻老教材消化理论,齐活!昨儿用这套路给新来的运营培训,把用户运营讲成"驯化过程",那帮九五后听得两眼放光。散会时有个小伙嘟囔:"早知道心理学这么好玩,当年考研就不死磕数学了..."
你要真馋那些高大上的资源...等我先拿伏特加把俄语词典泡软了再说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