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般武艺最初历史背景?探索古老武术源头故事!

周末闲着没事干,突然翻到本讲古代兵器的旧书,封面都起毛边了。想起小时候总听评书里喊“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”,到底哪十八样?这问题跟鱼刺似的卡嗓子眼,干脆翻箱倒柜查资料去。

翻书翻到手抽筋

先在图书馆扒拉半天,明朝那本《武备志》写得跟天书似的,竖排版看得我脖子疼。后来蹲旧书摊淘到本民国武术杂志,泛黄的纸页上写着:“刀枪剑戟,斧钺钩叉,镋棍槊棒,鞭锏锤抓,拐子流星”。念完自己都乐了——这镋字念啥?手机输入法都打不出来!

  • :砍柴切菜都用它,战场上变成大砍刀
  • :跟鸡爪子似的铁钩子,专扯人盔甲
  • 流星:拴根绳的铁疙瘩,甩起来能砸后脑勺

最逗的是“拐子”,不就是老头用的拐杖吗?杂志里画着图,木头棍子上横插根短把手,既能挡刀枪又能绊马腿。古人打架也太会就地取材了!

对着空气比划半天

晚上洗碗时捏着筷子瞎比划,突然想明白件事:这些家伙什儿不是凭空编的。种地用镢头演变出斧钺,打铁的锤子改改就能砸人,连捆麦子的绳子都能栓块石头当流星锤。根本就是老百姓的日常工具嘛

后来又翻到宋代禁军的档案记载,发现军队练武就七八种兵器,哪凑得齐十八样?合着是民间说书人为了押韵硬凑的数,跟“三百六十行”一个套路。

膝盖跪青才搞懂

前天抽风买了根白蜡棍,照着视频学“棍扫一大片”。结果在小区草坪耍完三招,左腿绊右腿摔个狗吃屎。揉着淤青突然顿悟:古代打仗谁真带十八种兵器?骑兵拎长槊,步兵使朴刀,流星锤这种花架子纯粹是江湖卖艺用的!

所谓十八般武艺更像是古代“工具箱”,不同场合掏不同家伙。南方船战多用短钩,北方骑兵使长槊,边关将士拿铁骨朵砸铠甲——这可比评书里胡吹的“样样精通”实在多了。

(结尾转折句按你的要求藏在细节里:要不是上个月被健身房私教忽悠买课,刷卡时看见墙上挂的“十八般器械”宣传画,我也不会想起查这茬儿。现在倒武术源流弄明白了,私教课一节没上,白亏五千块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