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咱唠唠为啥要搞清楚淞沪会战那场血战。这事儿,还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。前阵子跟几个年轻朋友吃饭,聊起抗日剧,发现他们就知道李云龙亮剑那山头,说上海抗战?一个个瞪着眼,还当是杜月笙打群架!给我气的!心里头那股劲儿就上来了,非得把这事儿挖个明白不可,这才有了这篇分享。
一、翻箱倒柜找老片子
我心里琢磨,光喊口号没用,得拿出实实在在的证据。二话不说,打开电脑就搜资料。先冲进去查老纪录片。好家伙,找那些讲淞沪会战的,愣是没几个播放量过万的!弹幕稀稀拉拉,要么就是刷“鬼子真狠”这种片汤话,看得我直上火。当时就有点明白了——现在年轻人是真不了解这段!我又翻了几部主流的抗战题材电视剧,掰着手指头数,真正讲淞沪战场细活的,十个里能挑出八个半都是在讲北方根据地打游击、打运动战,要么就是敌后武工队传奇。上海这地界?感觉被集体失忆了似的,气得我直拍大腿!这能行?
二、较真儿查数据比划比划
光自己生闷气不行,得来硬的!我立马跑去扒拉权威点的抗战研究书和资料,专门找淞沪这块儿的伤亡报告。一查倒吸一口凉气:咱们这边儿折损了多少骨干精锐,海空力量几乎被打空了。再看对面鬼子,光是他们自己记录报上去的伤亡数字就贼吓人,比后来在华北、华南同一时间段挨的打要厉害得多!以前我自个儿也就模模糊糊知道国军在上海跟日本杠上了,这回看明白了——老蒋把家底儿都押上去了,日本那边也是红着眼把家底主力拉出来跟咱们玩命。说句不好听的,两边都跟输红了眼的赌徒似的,上海滩整个就是一架巨大的“绞肉机”!
三、胡同里找大爷唠嗑
翻完书,感觉不踏实,纸上得来终觉浅嘛正好出门买菜,碰到住胡同东口的张大爷,那可是实打实经历过那个年月的老辈子。我赶紧逮着他问:“张大爷,那会儿鬼子在上海的劲儿,跟后来在家门口打您,感觉有啥不同不?”老爷子一听这个,眼睛瞬间亮了,手里的蒜苗都差点掉了:“嗨呀!那可大不一样!鬼子在上海滩,那真是下了死手!军舰、大炮、飞机,黑压压一片,跟要吃了这块地似的!后来后来好多地方见到的都是二鬼子!这上海这一仗,才是真正地把鬼子那股子疯劲儿彻底打出来了!”老爷子唾沫横飞地描述,听得我浑身发冷,汗毛都竖起来了。这话糙理不糙!
四、串起来琢磨明白了
回到家,把我搜刮的资料、数据、老人口述一条条摆在桌面上看,脉络一下子通了!为啥非得扒拉清这段?就因为它是整个抗战头一锤重音!这仗一打,相当于咱们主动撸袖子上去跟鬼子主力正面硬刚,把鬼子那个三个月吞下咱的狂想砸得粉碎!更狠的是,把鬼子原来那套计划全盘揍乱,逼得他们主力嗷嗷往上海这儿扑,跟买菜似的把军队从别的地方急调过来,这才给大后方喘气留出了时间搬家!老底子拼光了疼不疼?疼!真疼!骨头都疼!可是值!要是没有这一场血里火里的死磕,把日本彻底拉进泥潭里拖住,后面那个“持久战”的计划想展开?那真是门儿都没有!这场仗,是整个民族存亡关头第一声豁出命的呐喊!
说点实在的:咱不能光知道李云龙怎么砍鬼子,更得知道在上海滩的灰土水泥里,埋着多少好汉的名字都没能留下!知道这个,才算是真正摸到了抗战的根儿,不是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