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5届金像奖重要看点回顾(历年大事记)

最近闲着没事干,就琢磨着做点有意思的玩意儿。我老婆总说我只刷短视频,太没营养了,得搞点正经事儿。我一拍大腿,对电影有点兴趣,特别是香港那边的金像奖,每届都挺热闹的。35届?那不就是几年前的,2016年那场呗。决定动手做个回顾,把历年的大事儿全记下来,当个学习记录。这事儿说干就干。

先去找资料

掏出手机,随便点进几个网站翻看。结果发现信息真多,密密麻麻的,看得头晕眼花。一打开百度百科,全是字儿,堆在一起就像垃圾场一样乱。只好慢慢筛,点开这个标题、那个段落。

  • 找出历届获奖名单:从第1届开始,查到35届。手动敲进Excel,一个一个填上名字,像刘德华那些老面孔,还有新起的小鲜肉。
  • 记住关键事件:35届那年,最佳影片是《踏血寻梅》,听说拍得挺狠心的。还有影帝郭富城、影后春夏,春夏这姑娘第一次上台就哭了,网上视频传得满屏都是。顺手把其他届的也挖出来,像周润发拿奖那回,都多少年前的老故事了。
  • 碰到麻烦:有些资料太老了,网站页面早换了,或者打不开。只能翻硬盘找旧硬盘里的存档;手抄了一些报纸剪报——我爸妈以前留的香港电影杂志,真是费劲扒拉。搞到一半,电脑还死机,直接重启,气死人。

整理和写总结

资料堆得差不多了,开始往文档里倒腾。先用Word打开,分成小块写出来。第一轮打头,35届的大看点,无非是那几样:争议大的影片获奖、新人一飞冲天、还有红毯上明星们穿的亮瞎眼衣服。接着对比历年看,发现越到后面越商业化,早期的就朴素多了。写到半路,老婆叫我吃饭,只好丢下键盘跑厨房;回来还得重新捋思路,差点乱了套。

  • 亮点回顾:35届那年,《踏血寻梅》赢了大家伙儿都在讨论的《叶问3》,网上吵翻天。
  • 历届对比:比如周润发90年代拿奖,气场全开;到35届时,老牌明星少了点,全靠年轻人撑场。
  • 个人感悟:搞完后一整理,感觉香港电影变化真大,以前的小作坊变商业大机器了。但做这种回顾,挺爽的,学了不少东西,下次还想试着做其他电影节的活儿。

保存文档,分享到朋友圈试试看。朋友点个赞说“挺细致”,我就想,能帮别人长长眼就行。活儿不算难,就是耗时间;下次打算再搞点更早的年份,估计得找老电影看录像带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