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早上刷新闻的时候,看到了一条挺让人兴奋的消息。教育部最近回答了关于设立汉字节的建议,我赶紧点进去瞅了瞅上头都说了
看完后,心里琢磨着,这不是个好机会吗?我自己天天爱捣鼓传统文化,立马决定亲自试试,把学习过程都记录下来。一来满足好奇,二来分享给大家当个参考。
二话不说,我先打开电脑,搜了搜那篇答复的详细内容。原来,设立汉字节的好处是真不少:比如能让更多人重视我们的汉字,提升文化自信;还能通过节日热闹劲儿,拉近大家的关系,减少那些乱七八糟的文化冲突。我一边读,一边在本子上划了几笔,记下了这些要点。
我开始实践起来。第一天,我试着在家写日记,专门挑了几个常用的汉字当主题字,每天坚持写一篇。过程挺糙的,就拿张破纸,抓根笔就开干。结果发现,写着写着,居然对这些字的来源和意思更懂了,以前老记不住的“汉字结构”,现在感觉像画画一样有趣。
过了几天,我还不满足,拉上邻居家几个小孩玩了个小活动。我们在社区空地上摆了个摊,教大家用游戏方式猜汉字的演变故事。孩子们都乐疯了,一个劲地吵着要多学点。我这才体会到,设立汉字节的另一个大好处:就是能让人从小爱上我们的传统东西,不再觉得枯燥。
整周折腾下来,我攒了一堆笔记和照片。总结了一下自己的实践记录,好处确实实实在在:第一是激发了我个人的兴趣,现在写汉字跟玩游戏似的上瘾;第二是帮别人提升了认知,邻居那些娃们学得快多了;第三更宽点,它推广了文化,大家聚一起热闹,日子过得更有味。
基于这些实践,我扒拉出一份学习文化提升的笨指南,大伙儿照这个来,准保上手简单:
- 从日常小事做起,比如写日记或玩猜字游戏,别整太高大上的。
- 多找人一起弄,单打独斗容易泄气,组个小团互相鼓劲。
- 坚持记录过程,好日子赖日子都写下来,回头能看清自己在进步。
这回实践让我真真切切体会到,设立汉字节的建议不是光嘴上说说,它实实在在推动我们文化往前走。我自己都没想到,靠着这些糙活儿,不光提升了知识,还交了几个新朋友。下次再有这类话题,我肯定还接着折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