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还得从上周五说起,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一句“商女不知亡国恨”,说什么这是清朝还是宋朝的故事,看着挺搞笑的。我就纳闷了,这玩意儿听着耳熟,但又记不清细节,感觉就是个文化误解嘛
我是怎么开始查的
那天晚上刷手机后,我就坐不住了。直接从沙发上跳起来,翻出我攒了好多年的旧诗词书,在书架顶上灰扑扑的角落找到一本皱巴巴的《唐诗三百首》。我蹲地上翻,一页页找,折腾了半个多小时,手指都沾灰了。
翻到杜牧那篇《泊秦淮》时,眼睛一亮。诗句写着“商女不知亡国恨,隔江犹唱后庭花”,清清楚楚是唐朝的背景。可朋友圈那人硬说不是唐朝,我心想这误会大了。
查证过程中掉进了坑
第二天我跑去图书馆,想找更多线索。结果管理员不在,我自个儿在书架间乱转,不小心撞倒了一叠书,“啪”一下砸地上,动静老大了。旁边一老太太瞟了我一眼,嘀咕说“年轻人毛手毛脚的”,我赶紧低头道歉,捡起书继续翻。
翻到历史资料区,发现好多现代电视剧里乱套。有人把“商女不知亡国恨”编进清朝戏或明朝剧,演成个虚构故事,误导观众。我蹲那儿,边看边骂,“这不是瞎搞嘛”!还拍了照片存手机,想着回头对比。
- 第一步:回忆源头 我先回想学过的诗词课,杜牧就是唐朝诗人,没错儿。
- 第二步:上网搜索 回家开电脑,搜“商女不知亡国恨”来源,结果蹦出一堆胡扯的短视频,说这故事是五代十国的啥把我气笑了。
- 第三步:跟人讨论 我发微信问一圈朋友,一半人跟我抬杠,硬说不是唐朝。我直接在群里开语音怼,“你丫查字典”,结果吵翻了天。
搞明白了,总结出来
折腾了快一周,我拉了个列表比对着看。原版《泊秦淮》写的秦淮河在唐朝末年,歌女唱曲儿不理国家危机,典型唐朝背景。误解主要因为诗句太有名,后人引用时剪了上下文,加上电视剧添油加醋,搞成个“穿越”乱炖。
昨儿个我写了个小笔记搁案头,提醒自己少信网上瞎扯。以后谁再聊这个,我直接甩书过去,“看看,正经唐朝的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