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我突然好奇起来
我就坐在书桌前翻书,读着读着,看到苏轼写诗时总冒出“呵呵”俩字。我就纳闷了,这帮古代文豪们为啥老这么写?难道是闲着无聊?我开始上网搜资料,发现网上说的都乱七八糟,有人说这是讽刺笑,有人说就是随便写的。我气死了,这些解释都胡扯。
一步步开干
我决定自己搞明白。先跑去图书馆借了几本诗词集,坐在地上一本本翻。从杜甫的诗集看到李白的,字都写得太潦草,看得我眼睛发花。翻到杜甫那首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时,又找到“呵呵”,我就停了停,眯着眼想:“这肯定不是嘲笑人。”接着我就试着查古代词源书,好不容易借到一本厚得像砖头的,打开一看全是不认识的古字。我就上网找翻译软件,一点点对照着扒拉,扒拉到手指都酸了。
折腾半天也没头绪。我就给朋友打电话,喊他一起琢磨。他说:“你吃饱了撑的?”但我没理他。我就把书上找到的“呵呵”都划下来归类,分成了三种:一种是笑自己,一种是笑别人,还有一种是纯闹着玩的。苏轼那些写得特别逗,像是在说:“你看,生活就这样,呵呵一笑算了。”
终于搞清楚了
折腾了一周多,我总算明白了:古代文豪们用“呵呵”,就是表达轻松自嘲的幽默。不是我们现在的鄙视笑,而是他们写诗时玩幽默的法子。比如写到倒霉事儿,加个“呵呵”,意思就说:“认命,笑看人生。”这种写法含蓄又好玩,不像现在人直接喷“哈哈哈”。我发现后,拍着大腿笑起来了——古人真会玩,我要是也这么写博客,肯定也逗乐人。
研究完这个,我整个人都轻松多了。心想:下回再遇到糟心事,我也学着说“呵呵”,保准不纠结。这经历坑死我了,但值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