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早上闲着没事,坐沙发上看手机时,突然刷到一个帖子讨论成语“雕虫小技”。我平时就爱琢磨这些老话背后的门道,结果发现里面那个“虫”字听起来怪怪的,到底是啥玩意儿?我就决定自己动手查查,非得搞明白它的历史渊源不可。
第一步:先找点线索探探路
我立马打开电脑,直接点开浏览器,寻思先搜搜成语的来源。输进去关键词“雕虫小技”,一堆网页蹦出来,看得眼花缭乱。一开始净是些解释表面的东西,说这成语意思是小技能不起眼,可都没说“虫”具体指我有点儿上火,赶紧换法子搜“雕虫小技历史起源”,这才挖出个老资料说来自汉朝杨雄的《法言》。我瞪着眼睛瞧了半天,记在笔记本上:“杨雄这人批评别人,说雕虫小技是雕花活儿,不值得一提。”
可是,“虫”是书里没明说,我就接着翻查。翻进几个古文论坛乱逛,看到有网友提“虫”可能和古代文字相关。我心头一乐,赶紧追下去,点开个老学者写的博客,里面掰扯出“鸟虫书”——原来是种汉朝的篆刻字迹。我手一抖,拍着大腿想:这不就是突破口嘛赶紧记下来:“‘虫’原指鸟虫书,像虫爬似的字儿。”
第二步:顺藤摸瓜挖渊源
知道这点后,我翻出书架上蒙灰的《汉语成语故事集》,蹲地上仔细翻找。书里没鸟虫书的图,我就回到网上搜“鸟虫书”的考古图。找着几张碑文截图,我凑近一看,确实像毛毛虫爬出来的痕迹,丑丑的。我心里琢磨:难怪杨雄说这是“小技”,古人玩这个就是为了装饰用的,可现代人谁在意!我拿出笔在笔记上画个大圈:“第三步了,关联一下历史背景。”
我又接着搜汉朝的读书习俗,发现那时人爱练字,雕虫书就是小把戏技能,文人觉得不正经。我哈哈大笑:原来“雕虫小技”就是嘲讽那些搞花哨功夫的人!心里透亮了,就整明白这成语咋来的了。整个过程就几个钟头,我累得一身汗,但笔记写得满满的:“‘虫’原指鸟虫书,汉朝兴起的小篆字,历史渊源起在杨雄批文人秀技巧。”
第三步:总结清楚才算完
一步,我把笔记摊开,从头捋一遍:先查出处,摸到鸟虫书概念,再连线历史脉络。这下子“虫”的含义水落石出:不是虫子动物,是指那种雕出来的文字花样。我乐得拍拍笔记本,心说搞定!以后跟人聊成语,也能吹吹这茬历史了。整个过程轻松得很,关键是多动腿少瞎猜——搜资料、看书、记录,几步搞定渊源。
学点儿老东西就是有意思!下次再碰到类似成语,我还是这么一步步扒真相。你们要是感兴趣,试着跟着查查,保管有惊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