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橘杨梅次第新与其他诗词对比?找出独特魅力所在!

昨天刷手机看到这句“卢橘杨梅次第新”,突然好奇它跟别的写水果的诗有啥不一样。说干就干,大清早就把书架翻得噼里啪响,拎出《全唐诗》和《宋词选》摊了一桌。

第一步:先逮住苏轼原句琢磨

翻到苏轼《浣溪沙》里的这首,盯着“卢橘杨梅次第新”看了半天。这老头写吃的可真有一套,但光看这句总觉着差点意思。干脆把全词抄在小本本上:“细雨斜风作晓寒,淡烟疏柳媚晴滩。入淮清洛渐漫漫。雪沫乳花浮午盏,蓼茸蒿笋试春盘。人间有味是清欢。” 读完一拍大腿——重点根本不是水果!前面又是雨又是柳的,那句“清欢”才是灵魂!

第二步:拉其他水果诗打擂台

从书架底下抽出白居易的集子,这哥们写过“嚼疑天上味,嗅异世间香”夸荔枝。嚯!又是神仙又是异香的,跟搞推销似的!转头翻杜牧的“一骑红尘妃子笑”,好家伙,直接拿杨贵妃带货。比着比着发现个规律:

  • 大多数诗人把水果当奢侈品吹
  • 动不动搬出皇宫神话
  • 写得跟广告词一样金光闪闪

第三步:杀回苏轼主场找破绽

再读“卢橘杨梅次第新”,越看越乐——这写法也太寒碜了!既不吹甜也不夸贵,就跟菜市场大妈唠嗑似的念叨着:枇杷下市杨梅该上市。扒拉着注释才晓得“卢橘”是古人对枇杷的土叫法,苏轼这用词活像在写方言日记。最绝的是后两句:“蓼茸蒿笋试春盘”配野菜,“人间有味是清欢”点题——合着杨梅枇杷就是个引子,人家要写的是路边摊的烟火气!

关电脑啃杨梅顿悟

晚上洗了碗杨梅当夜宵,咬着酸溜溜的果子突然开窍:别的诗把水果供在神坛上,苏轼偏把它扔回泥地里。杜牧的荔枝跑死马,苏轼的杨梅就蹲在墙角竹筐里;白居易的荔枝香破天,苏轼偏说野菜配粗茶才是真滋味。摸出手机记了段话:“写枇杷不说金丸,写杨梅不夸绛纱,就用菜贩子的计时法‘次第新’,这才是把仙果拽回人间的狠招!”

刚敲完这段,家里那位探头问:“发啥呆?”我递了颗杨梅过去:“你品,这要是写成‘疑是瑶池仙果落’,还咽得下去吗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