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青铜器原本什么颜色被误解?五个常识要搞清!

这事儿说起来挺逗的,前两周不是逛博物馆嘛盯着那个绿油油的青铜鼎看了老半天。旁边大爷跟孙子吹牛:“瞅见没?老祖宗造的就是青铜绿!高级!”当时我就心里咯噔一下——铜刚炼出来哪能是绿的?这不跟说新买的炒锅天生带铁锈一个道理吗?

一、跟常识较上劲了

回家越想越憋屈,连夜翻箱倒柜查资料。好家伙,不查不知道:清代以前压根没“青铜”这个词!古人管那玩意儿叫“金”或者“吉金”,礼记里还写着“灌献用白牡,器用陶匏”,白牡就是白铜祭器!合着咱祖宗眼里的青铜器,根本是香槟金的!当场把我给整懵了。

  • 翻烂了博物馆官网高清图,用修图软件狂擦表面绿锈——底下真透出金铜色了!
  • 跑古玩城摸真货残片,断口处黄澄澄的金属光泽扎眼得很,老板差点把我当贼撵出去
  • 查化学论文才搞懂:绿锈是铜碰着氯离子+潮气的“青铜病”,跟金属原色八竿子打不着

二、厨房小实验啪啪打脸

嘴说无凭,上周六直接上实操。菜市场五块钱淘了个黄铜铃铛,分成两半:一块泡盐水里模拟墓葬环境,一块用醋+面粉糊假装祭祀污垢。结果第三天就乐了——泡盐水的那块长满绿毛,像发霉的绿豆糕;醋泡的变成暗红色,活脱脱出土铜戈的枣皮锈!

最绝的是新铜片颜色:刚买时跟18K金首饰似的亮堂,放窗台吹一周风,立马褪成陶俑那种土黄色。难怪兵马俑出土的铜剑看着灰扑扑的!老祖宗下葬时明晃晃的“金器”,在土里腌两千多年,愣是腌成酸菜色了

三、被教科书骗大的

翻出小学课本差点气笑:商周青铜器配图清一色绿得发慌的鼎爵,现在才明白是误导!早些年考古队挖出带金光的青铜器,还有人拿钢丝球拼命刷,非要把人家刷成“正宗青铜绿”才罢休,这不跟把青花瓷重新描蓝一个性质吗?

昨天特意去拍复原图——用真铜还原的曾侯乙尊盘,灯光底下金灿灿晃眼睛,导览员小姑娘还跟我争:“这颜色太俗!文物得是绿的!”气得我直接甩手机里刚泡出来的醋铜片对比图,小姑娘捏着照片半天没吱声。

现在看见柜台里卖的那些绿漆漆的“仿古工艺品”就手痒——咱仿古好歹讲点基本法!您家新做的铜器长满绿霉,是刚从坟里扒出来的咋的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