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上刷短视频看见个新梗,一帮年轻人喊着“包饺子”到处刷屏。我心说这啥玩意儿?随手点开评论区,嚯!有说催婚的,有说过年的,最离谱的居然有人拿这词儿代替“发红包”……给我整懵圈了,决定亲自实践一把这“包饺子”到底咋用。
第一步:厨房翻车实录
我琢磨着得从字面意思开始?毕竟实践要讲究顺序。翻出冰箱里半袋速冻饺子皮,剁了半斤五花肉掺上大葱。好家伙,第一次包馅儿塞太满,刚捏边儿就露馅儿,肉汁滋溅我一脸。换张皮少放馅儿,捏出来又跟片儿汤似的站不住。
翻车包真饺子这事儿,皮馅比例跟玩儿平衡木似的,多了破皮露馅成灾难片,少了包出来像饿扁的纸袋。
第二步:强行玩梗实战
下午接我妈电话:“隔壁李阿姨女儿下月结婚……” 我心领神会立刻接梗:“妈!咱甭包那饺子了行不?”电话那头沉默三秒:“我说份子钱你扯啥饺子?冰箱里韭菜不够你造的?”得,第一次玩梗宣告翻车。
晚上公司微信群突然炸锅,财务通知要补交体检报告。我心血来潮发了个“包饺子.gif”表情包。结果群里安静如鸡,五分钟后才有人问:“王哥…你发错群了?”,领导私信我:“小王,压力大就休个假?”我盯着手机屏幕差点抠出三室一厅。
社死教训:
- 别跟长辈玩新梗,他们真会去翻冰箱
- 工作群发梗图等于自爆,尤其发个会动的饺子表情包
第三步:终于找准了穴位
周末跟发小开黑打游戏,眼看他被对面追着暴打,我在语音里狂喊:“兄弟别慌!我马上来给你包饺子!”这小子瞬间领悟:“快快快!多包点韭菜馅儿的!”俩人绕后蹲草一套连招三杀,耳机里全是“这波饺子包得香”的鬼吼。
上周朋友在朋友圈发催债小作文,评论区都刷“抱抱”。我反手评论:“直接去他家包顿饺子!” 没过两分钟他私聊我:“哈哈哈哈太对了!欠钱的孙子现在躲我跟躲擀面杖似的!”还给我发了张欠条截图配字——“精神饺子已包好”。
搞笑实例存档:
- 游戏反杀叫“包饺子”比喊“nice”更解气
- 催债催婚催生娃,万能回复“包饺子”准能戳中笑点
- 建议搭配甩擀面杖表情包使用,杀伤力翻倍
结论可太真实了:包饺子这梗,就跟调饺子馅似的——跟熟人玩儿是提鲜的香油,跟生人玩儿就是呛死人的胡椒粉。现在我算明白了,遇到事儿别慌,先问自己三个问题:这人熟不熟?场合对不对?有没有备好饺子表情包?全中就直接吼“包饺子兄弟们!”,保管比干笑两声强多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