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,还真得从我蹲厕所刷知乎说起。那天正划拉着手机,首页突然弹出个提问:“倒霉这词儿到底哪来的?总不会真跟运气有关?”平时就爱琢磨这些七七八八的词儿,一眼扫过去,心里那根叫“好奇”的弦就被拨得嗡嗡响。
动手查点“霉”事儿
我顺手就从马桶盖上弹起来,衣服都没顾上提利索,两步蹿到书桌前。笔记本啪一声掀开,手指头就在键盘上噼里啪一顿敲——“倒霉 词源”。结果跳出来的玩意儿五花八门,什么“触霉头”、“倒运”,看得我直挠头。我又不信邪,转手把书桌底下那本落了层灰的《俗语词典》给薅出来了。哗哗一顿乱翻,眼睛跟探照灯似的扫着页面。
还真挖着点东西!书里边白纸黑字写着:“霉头,本指东西受潮长了霉斑。” 我心里咯噔一下,赶紧掏出手机戳进“汉语大词典”小程序,里头解释得更细,说古人管食物、布匹那些玩意儿发霉变质了,就叫“霉”,后来才慢慢变成了形容事儿不顺、点子背。
- 查古书:我把几本压箱底的电子古籍也刨了出来,《二刻拍案惊奇》、《初刻拍案惊奇》里面提到“霉运”的地儿不少,基本上都跟“晦气”、“不吉利”绑一块儿说。
- 问老学究:网上一个研究方言的老教授发的文章更直接:“倒(dǎo)霉,实即‘倒楣’。”楣就是门框上头那根横木,古代科举考生要是考砸了,得把家门口挂的“捷报”旗幡给放倒撤了,这就叫“倒楣”,跟揭榜没中一样,挺丧气的。
- 连上了:东西长霉烂掉 → 科举“倒楣”落榜 → 统称不走运、点子背。这下子词儿的脉络在我脑子里算是串起来了!
查完词,结果真碰上“霉”了
刚把这点知识脉络搞明白,肚子也饿得咕咕叫。赶紧下单点了份惦记好几天的大盘鸡,付款时手一抖还多勾了瓶冰镇可乐,美滋滋!掐着外卖小哥该到的时间,我扒在阳台上使劲儿往下瞄。
电话响的时候我还乐,抓起来就喊:“放门口就行!谢谢!” 结果下了楼,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——放门口?门口除了空气啥也没有!再往前找两步,楼下绿化带里躺着个被拆开的塑料袋,包装盒上赫然是我那单号!盒盖都掀开了,里头只剩点汤汤水水和可怜兮兮的鸡骨头……可乐?影儿都没了!
一股火“噌”地就顶到脑门儿了!站在楼下,看着那一片狼藉,又想起刚查到的东西——古人看着长了霉的粮食心里也堵得慌?我这叫真就是字面意义的“触霉头”!查了半天“霉”的由来,转头就被现实结结实实上了“霉”的一课。
这事儿整的,饭没吃上,可乐飞了,还倒贴钱。但回头想想这一上午折腾,好像也对得上老祖宗的智慧——“倒霉”,确实“霉”! 合着我这通刨根问底的过程,还用自己的遭遇给这个词儿加了个活生生的注脚,也算应景了,你说是不是挺像那长了绿毛的霉豆腐?看着糟心,闻着……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