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今天突然想分享一下最近实践背诵古诗的经历。那几天,我在翻古诗词,看到李商隐那句“巴山夜雨涨秋池”,觉得挺美的,但死活想不起来它的上一句是啥玩意儿。这给我整得有点恼火,因为我不是想背诵整段嘛结果每次都卡壳在那个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这儿。
开始琢磨点歪招
我先是翻书查了一下,确认上一句就是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,但它读起来拗口,光看文字就头大。我琢磨着,总不能干瞪眼,得找个实用的法子背下来。于是我坐那儿瞎想:能不能用点生活里的东西来联想记忆?比如,把“君”联想到朋友,“归期”联想成假期,“未有期”就当成遥遥无期的工资日——哈哈,这有点扯。
动手试验各种方法
第一天,我开始乱搞一通。我试了用手机录音读出来,反复听。这招儿真不行!自己都嫌烦,听了三遍就腻歪了。我找纸笔写下来,抄了好几十遍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,胳膊酸了,可脑子里还是糊成一团浆糊。我这会儿有点灰心,差点放弃。
后来又上网搜了些记诗的小技巧,但没啥卵用。我看到有人推荐用歌儿唱出来,我就试了试哼哼。我找个调子瞎编词儿:“君儿问啥时候回来,归期它总是没有期...”唱着唱着就唱跑调了,自己都笑岔气。但这法子至少比干背强点,我多哼了几遍,发现它开始有点印象。
找到个靠谱的套路
试了一天后,我突然想起上学时的谐音法子。我就把“君问”谐音成“军文”——幻想一个军人写信;“归期”想象成打仗归来;“未有期”直接当“没得盼头”。这下子,整句就活了。我开始一边走路一边念叨,在脑子里放个小电影:朋友问军人啥时候回来,军人摊手说“没准头”。哈,这个画面傻乎乎的,但真管用!我反复演练了五六回,背得顺溜多了。
为了巩固效果,我又加点土招儿:每天起床先背一遍,吃饭时叨叨它。慢慢地,它跟刻石头似的钉脑子里了。我能随口蹦出“君问归期未有期”,不带磕巴的。
最终成果和碎碎念
折腾了好几天,总算搞定这破句子的背诵。我觉得这方法的核心就是:用谐音和生活联想搞活它,别光死记。你要记不住,也可以试我的套路。
- 第一步:挑个关键词谐音,比如“君问”成“军文”。
- 第二步:整句想象个场景——朋友问啥时候归。
- 第三步:重复叨叨几遍,融进日常里。
分享完这些,我感觉挺有成就感的。毕竟自个儿实践出来的玩意儿,总比书上教的接地气。下次有类似破难题,我保准再琢磨点新法子分享给大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