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的三更相当于现在的几点?快速搞懂时间换算小技巧!

今早赖床突然犯懵了——看古装剧老说“三更半夜”,这三更到底是现在几点?越想越坐不住,干脆爬起来翻资料。我这人较真,光看结论可不行,得把古人怎么计时搞明白。

翻箱倒柜查资料

先扒拉出压箱底的老黄历,又打开电子书库一通搜。原来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,按打梆子报时。重点来了:一更从天黑开始算(基本是晚上7-9点),五更打到天亮前(凌晨3-5点)。中间那个三更,专门指子时的正中间

我拿笔在纸上画时间轴:子时是深夜11点到凌晨1点,正中间刚好卡在半夜12点。三更梆子“咚!咚!咚!”响起来的时候,不就是现代人熬夜刷手机的点嘛

动手验证时间线

怕记错,我打开手机同时放故宫的纪录片和电子钟。纪录片里巡夜人喊“三更天——小心火烛”时,特意暂停画面,掏出手机一看:23:57!后来另一个场景更明显,打更的梆子声刚落,镜头给到西洋钟——00:03。这不就对上了吗!古人三更就是夜里11点到凌晨1点中间那段,掐头去尾取个整,半夜十二点左右跑不了

总结偷懒小技巧

  • 一更 = 晚上7-9点(天黑透)
  • 三更 = 半夜11点-1点(正中间是0点)
  • 五更 = 凌晨3-5点(鸡叫前)

有个更简单的记法:古代整夜按五份切,现代24小时制除个4。关键规律在这儿:古人说的半夜三更,就是现代人讲半夜12点!搞懂这点再看古装剧,主角说“三更动手”你就懂了——这伙人专门挑全城睡得最死的时辰搞事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