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我看到一条消息,说咱们明朝人也爱嗑瓜子,真是够逗的,我马上决定亲自查证一下。
先扒拉点资料看看
我翻出家里的旧书堆,一屁股坐在地上开始淘。找出那本破破烂烂的《天工开物》,我记得宋朝时就流行嗑瓜子,但明朝啥情况没印象。打开搜索引擎乱查一通,搜到几个博客说葵花籽才是主角,不是现在大家嗑的南瓜籽或西瓜籽。我心里嘀咕,这不科学?葵花不是清朝才引入的吗?赶紧再翻老专家写的书,确认了葵花在明朝早就普及了。资料越看越糊糊,搞得头都大了。
又跑市图书馆折腾,在古籍区蹲了半天。找到一本手抄的明代杂记,里头提了句“市井间瓜籽不绝”,指的就是葵花籽。我试着抄下来,结果笔迹潦草得像鬼画符。回家上网核实,果然有历史学者证明,老百姓闲时嗑得津津有味。资料堆得满桌都是,乱糟糟一团,我只能用本子记下关键点。
亲自动手嗑一遍试试
为了更真实验证,我去菜市场买了两斤鲜葵花籽。洗干净晾干后,摆到桌上准备开嗑。第一颗塞嘴里,使劲一咬,壳硬得崩掉了牙,痛得我龇牙咧嘴。再来几次,总算找到技巧:用手指捏紧,轻轻一磕,壳就裂开,肉香喷喷的。接着换成南瓜籽,一嗑就碎,味道怪怪的,没葵花籽过瘾。
- 葵花籽:壳厚肉实,嗑起来费劲,但越嗑越香,像老式零食的经典味。
- 南瓜籽:软趴趴的,一嗑碎成渣,根本停不下来,不过明朝人估计嫌它不够劲。
这么嗑着嗑着,桌上撒了一地壳,邻居大妈路过还问我干啥。我解释完,她笑得前仰后合,说小时候就听老人讲,葵花籽是旧时茶馆里的必备货。这下我彻底信了。
回头整理发现
折腾一周后,我把笔记拼凑起来。葵花籽在明朝就是大众最爱,比南瓜籽流行多了,原因简单:便宜又抗饿,茶馆一坐就能嗑一天。现代人嗑的是改良版,古代风味早就丢了。总结完,看着桌上瓜子壳堆成小山,忍不住叹气:真想不到,历史就在嘴巴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