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琢磨怎么把音乐原封不动拷到电脑里,结果直接裂开。原先觉得复制粘贴谁不会?真动手才发现音质稀碎,跟原版差十万八千里。干脆把踩的坑和试出来的法子记下来。
为啥要折腾这个?
上礼拜拿朋友的黑胶唱片转数字档,用两百块的USB转录机怼电脑。一听成品我傻了——底噪跟炒豆子似的噼里啪,人声闷得像捂了层棉被。朋友还吐槽:“你这复制的啥玩意儿?我黑胶机直出明明透亮得很!”
破设备踩大雷
不信邪又试了手机录音:华为录完像在水缸里唱歌,苹果稍微好点但齿音刺耳朵。翻出七八年前买的“专业声卡”,接上麦克风直接炸出电流声。最绝的是用某绿钻软件导歌,明明选的无损格式,结果低频全被削平了!
- 普通USB线带电波干扰
- 转录机自带压缩算法
- 电脑主板漏电污染音源
后来干脆砸钱买硬件解决问题:
重金武装作战区
先花八百换了带独立供电的音频界面(就是个转声音的盒子),这玩意儿能隔绝电脑电流声。再斥巨资买了怪兽级光纤线,卖家说“传声音不传电”,实测确实没杂音了。
软件用Audacity免费版,关键设置调了三遍:
- 设备选“WASAPI独占模式”(让电脑专心搞音频)
- 采样率拉到192kHz(每秒钟采192000次声音)
- 格式选32位浮点(存更多声音细节)
玄学调教时刻
开录前做了套骚操作:把冰箱微波炉全断电,路由器扔阳台,笔记本电池拔了纯插电。声卡接在带滤波功能的排插上,连电脑的USB口单独加磁环。录的时候大气不敢喘,猫都被关次卧——结果真管用!底噪消失到要贴喇叭才听得见。
最意外的是处理环节:原以为导出选最高品质就行,实际要分两步:
- 先存成32位浮点.wav当母盘
- 用Foobar2000转成flac时勾“压缩等级0”
耳朵收货环节
拿两千块的监听耳机对比原版黑胶:连唱针刮擦唱片簌簌声都复制出来了!低频下潜时桌腿跟着震,之前丢失的沙锤碎响全回来。朋友听完说:“这回像样了,跟坐我客厅听差不多。”
搞完这摊子真心累垮,但想想省下大几千买专业转录服务的钱,半夜笑醒两回。核心就四点:隔离干扰、拉满采样、独占通道、手搓格式。对了,千万别在复制中途接微信电话——昨天手贱试了下,音轨直接裂开三秒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