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文天祥的诗差点闹笑话
前天刷手机看到“人生自古谁无死,留取丹心照汗青”这句,突然卡壳了——汗青到底是个字面上看像流汗的青竹子,可这也太扯了。那天晚上泡菊花茶的时候还在琢磨这事儿。
随手一查翻车现场
昨儿午休摸出平板想查明白,结果更懵了。某乎有人说汗青是史书,有人说是竹简生霉斑的别称,还有人说是“历史记录”的文艺说法,根本没个定数。翻了半小时,评论区还吵起来了,越看越觉得这群人自己都没搞明白就瞎掰。
逼得我翻出压箱底的老书
今天周六起了个大早,直接杀到区图书馆。三楼古籍区那灰扑扑的书架,一摸封面手指头都是黑的。抽了本1987年中华书局出的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》,蹲在墙角哗翻到“典籍篇”,果然有行小字:
竹简制作时需火烤去湿,水珠渗出如汗,故称“汗青”,后引申为史册。下面还配了幅汉代竹简的线描图,竹片缝隙里真画着水滴状的点点。
顺便打脸了网上的邪门说法
- 发霉说:书里压根没提霉斑,古人防霉用花椒和草木灰,谁会给史书起名叫霉斑?
- 抽象派说:宋代人玩文字游戏的前提是大家都懂本义,就像现在没人会把“社死”真当葬礼理解。
蹲得腿麻但值了
合上书的时候膝盖嘎巴响,可算把心结解开了。回家路上经过文具店看见货架上的宣纸,突然笑出声——这要是搁古代,文天祥写诗不得改成“留取丹心糊宣纸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