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早刷到个历史小故事视频,讲古代文人清高气节的,弹幕突然飘过"不为五斗米折腰"——这词儿我小学就背过,脑子一抽发现竟记不清主角是谁了!顺手戳暂停键,手机往沙发缝一塞就往书房窜,差点被儿子乱扔的乐高硌瘸腿。
一、翻书翻到灰吃一嘴
书架顶那套《世说新语》积了层灰,踮脚够下来呛得直咳嗽。哗翻到"仕宦篇"死活找不着,急得把书倒过来抖,结果掉出张三年前超市小票。突然想起抖音评论区有人提《晋书》,赶紧扒拉出压泡面盖的中华书局部编版,目录页都快被我手指搓出洞了。
二、破案全靠犄角旮旯
蹲在地上翻到卷九十四,总算揪着段关键证据:"郡遣督邮至县,吏白应束带见之,潜叹曰:'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,拳拳事乡里小人邪!'" 看到"潜"字一拍大腿——这不陶渊明么!本名陶潜我给记串成陶弘景了,难怪之前百度总弹出炼丹道士。
瘫在懒人沙发里捋线索:
- 陶渊明当彭泽县令时月俸五斗米
- 督邮相当于地市纪检干部
- 穿官服跪拜检查属于标准流程
- 老陶觉得憋屈直接摔官帽走人
三、较真查证差点掀桌
刷知乎看到有人杠"五斗米够三口人吃半年",不服气翻《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》。掐指一算:晋朝一斗约合现在12斤,五斗就是60斤小米。查当时县令年薪标准表,好家伙!月薪确实只有五斗米+20亩职田,但加上灰色收入绝对不止——督邮摆明是来卡油水的!
正抄笔记儿子突然举着作业本冲进来:"爸爸折腰是什么意思呀?"顺手在草稿本画了个火柴人:"你看这小官要趴成这样拜上司,你爹要是这么跪客户,早饿得把你乐高当大米煮了!" 吓得崽子抱着积木桶就跑。
四、深夜啃史料啃出感慨
睡前翻陶渊明《归去来兮辞》,读到"僮仆欢迎,稚子候门"突然鼻酸。老陶辞职回家时连存粮都没有,却写得出"携幼入室,有酒盈樽",上周被甲方逼着改方案到凌晨三点,开门看见茶几上儿子留的半包小熊饼干,捏着快融化的饼干渣在黑暗里站了十分钟。
上周老东家突然微信喊我回去管新项目,薪资翻倍但得带团队舔投资人。想到陶渊明挂印那天下大雨,竹篾斗笠滴滴答答渗水,他踩着泥泞往家走时,肯定听见肚子里咕噜噜的抗议声——跟我拒绝消息后猛灌凉白开压饿劲儿一模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