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搞的那个“太阳西升东落”的小实验,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反常识?哈哈,也没啥高深的,就是折腾着玩儿。
我是突发奇想,琢磨着能不能用什么办法模拟一下那种“太阳从西边出来”的感觉。毕竟咱们都知道,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,那反过来,要是能让一个东西“反向自转”,是不是就能看到“太阳西升”的奇景了?
说干就干!我先是找了个地球仪,那种很普通的小地球仪。然后,又翻出了以前玩剩下的一个旧的直流电机。这电机劲儿还挺大,就是有点吵。
接下来就是怎么把电机和地球仪连起来,让电机带着地球仪转。这可费了我不少脑筋。直接粘肯定不行,得想个既牢固又能拆卸的法子。我找了个废弃的笔筒,把笔筒底部掏空,然后把电机固定在笔筒里,再把地球仪的支架插进笔筒,这样电机就能带动地球仪旋转了。
为了让“太阳”看起来更像太阳,我找了个小台灯,那种暖黄色光的小台灯。把台灯固定在一个位置,让光照在地球仪上。这样,地球仪上被光照到的地方就相当于白天,没照到的地方就是黑夜。
准备工作都做好了,接下来就是启动“反向自转”了!我接通电源,电机开始嗡嗡地响,地球仪也跟着转了起来。刚开始转速有点慢,我慢慢调大了电压,地球仪转速也越来越快。
我盯着地球仪看,还真有点意思!原本应该是“日出”的地方,现在变成了“日落”,而原本应该是“日落”的地方,现在却亮了起来。虽然有点简陋,但确实实现了“太阳西升”的效果。
这个实验只是个简单的模拟,跟真实的“太阳西升”完全是两码事。不过通过这个小实验,我对地球自转、太阳运动这些天文知识有了更直观的理解。而且在折腾的过程中,我也体会到了动手的乐趣。
总结一下这回的实践:
- 准备材料:地球仪、直流电机、笔筒、小台灯、电源。
- 制作过程:固定电机和地球仪,调整台灯位置,接通电源。
- 实验效果:模拟“太阳西升”现象。
- 心得体会:动手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,乐趣无穷。
后续改进的想法
下次我想试试用更静音的电机,不然嗡嗡的声音太吵了。还有,可以考虑用程序控制电机的转速,模拟地球自转的速度变化,这样效果可能会更逼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