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跟大家唠唠当年我为了玩《质量效应2》折腾电脑配置那点事儿。这游戏当年出来,那画面,那剧情,啧啧,馋得我呀,不行不行的。但我那会儿的电脑,有点跟不上时代潮流了。
我当时的电脑情况和初步尝试
我记得特清楚,当时我那台老伙计,CPU大概还是个双核的,具体型号忘了,反正跑起来有点吃力。内存也就2G,显卡更是重量级,估计也就将将够到最低配置的边儿。刚装上游戏那会儿,我寻思着,好歹也能跑?结果一进游戏,好家伙,新手教程就给我卡成了PPT,走路都一顿一顿的,别提多难受了。
不行,这体验也太差了!于是我就开始琢磨怎么优化。第一步,肯定是进游戏设置里调。我把分辨率调低,什么阴影、抗锯齿,能关的特效全给它关了,或者调到最低。你别说,这么一弄,确实流畅了点,至少走路不那么卡了,能勉强玩了。
不满足于现状,开始深入研究
但是,玩《质量效应》这种大作,画面也是享受的一部分!全关了特效,那感觉就跟看马赛克似的,没那味儿了。我就不甘心,开始上网搜,看看大伙儿都是怎么设置的,有没有什么优化补丁之类的。
翻遍了各种论坛、贴,发现遇到我这种情况的人还真不少。有些人建议更新显卡驱动,说新驱动对老游戏也有优化。于是我就去显卡官网吭哧吭哧下载最新驱动,装上。 有点用,但提升有限。
还有人提到,可以尝试修改游戏的一些配置文件,进行更细致的调整。这个我当时有点怵,怕改坏了游戏都进不去。但为了更好的体验,还是硬着头皮上了。我先备份了原始文件,然后小心翼翼地按照教程,改了一些参数,比如什么预渲染帧数,纹理质量的更深层设置。
- 尝试关闭垂直同步,看看会不会有所改善。
- 调整CPU的优先级,给游戏更高的处理权限。
- 清理了一下系统垃圾,关闭了些不必要的后台程序,想着能省一点资源是一点。
这一通折腾下来,怎么说,帧数确实又往上涨了那么一点点。虽然离高画质流畅运行还有差距,但至少在牺牲一部分画质的情况下,能比较顺畅地体验剧情了。
最终的妥协与感悟
后来玩到中期,有些大场面,还是会掉帧。我琢磨着,这硬件瓶颈确实是绕不过去。那段时间,EA官方也公布了推荐配置,我一看,得,我这机器离推荐配置差得还真不是一星半点。推荐配置里提到了像N卡GTX460这样的显卡,还有四核CPU啥的,我那会儿是真消费不起。
最终,我还是在画质和流畅度之间找了个自己能接受的平衡点。 把一些不太影响整体观感的特效稍微开一点点,保证基本流畅度。就这样,我磕磕绊绊地把《质量效应2》给通关了,虽然画面不是最好的,但剧情的震撼一点没少。
通过这回折腾,我也算是对电脑配置有了更深的理解。知道了哪些设置对性能影响大,哪些可以适当牺牲。也明白了,玩游戏嘛有时候硬件跟不上,就得自己多动手,多动脑,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体验。现在回想起来,那段研究配置、优化游戏的过程,也挺有意思的,也算是一种乐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