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瞎折腾的这个emuzone。也就是一个专门用来玩老游戏的角落,或者说是一个小系统。主要是年纪大了,总想怀旧,现在的游戏玩起来总觉得少了点还是以前那些像素块有味道。
最初的想法和准备
我就寻思着,家里那台旧电脑扔了也可惜,配置虽然跟不上时代了,但跑跑模拟器应该绰绰有余。我记得那还是N年前配的,CPU大概是个三代i5,内存也有个8G,显卡是个啥我都忘了,反正亮机肯定没问题。就琢磨着拿它废物利用一下,整一个专门的复古游戏机。
然后我就开始上网扒拉资料,看看大家都是怎么搞的。发现方案还挺多,有直接在Windows上装一堆模拟器的,也有用专门的Linux发行版,比如Lakka、Batocera啥的。我琢磨着Windows上太臃肿,平时也不干别的,就想整个清爽点的。
动手开干
决定了方向,就开始动手。第一步,清灰!那台老电脑主机里简直就是个小型沙尘暴现场,拆开机箱盖,用吹风机(冷风档,各位注意!)和小刷子仔仔细细地把主板、风扇、电源里的灰都给弄干净。这活儿得有耐心,不然灰尘影响散热,回头玩得正嗨死机了可就扫兴了。
接着就是装系统。我选了Batocera,主要是听说它界面好看,对新手也友好点,而且自带了不少模拟器核心。找了个U盘,下了镜像,用那个叫Rufus的工具给写到U盘里。然后插到旧电脑上,开机,从U盘启动。安装过程倒也挺顺利,一路下一步,没啥幺蛾子。
系统装好了,开机一看,界面确实挺炫酷。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一步了——倒腾游戏ROM。这个嘛嘿都是我以前攒下的宝贝,还有一些是朋友之间互相分享的。我就把这些ROM按机种分好文件夹,比如NES、SNES、MD、街机啥的,然后通过局域网共享或者直接用U盘拷到Batocera系统指定的ROMs文件夹里。Batocera会自动扫描并识别这些游戏,生成游戏列表,还会下载游戏封面和介绍,这点挺省心的。
配置和调试
游戏是有了,但手柄还没搞定。我翻出来几个以前买的USB手柄,有北通的,还有个杂牌的。插上去,系统倒是能认出来,但进游戏发现按键不对。这就得进Batocera的设置里去配置手柄按键映射了。这个过程稍微有点繁琐,每个模拟器可能都需要单独调整一下,或者在全局设置里弄特别是玩街机游戏,那个摇杆和按键的对应关系得好好调教一番,不然搓招都搓不出来。
有些老的街机游戏,比如CPS1、CPS2的,用默认的模拟器核心跑起来可能会有点卡顿或者声音爆音。这时候就得尝试换不同的模拟器核心。Batocera允许你针对单个游戏或者整个平台的模拟器进行选择,我试了几个,总算找到个比较流畅的。这个过程有点像开盲盒,得多试试。
还有就是画面滤镜。虽然是玩复古游戏,但直接在现在的高清大屏上看,那马赛克简直能劝退。Batocera里也内置了不少画面滤镜,比如CRT扫描线效果、像素锐化啥的。我个人比较喜欢加个淡淡的扫描线,感觉一下子就有内味儿了。
最终成果与感受
折腾了大概两三个晚上,我的emuzone总算是基本成型了。现在那台旧电脑就专门放在客厅电视旁边,开机直接进Batocera系统,用手柄就能选游戏开玩。没事的时候,就坐沙发上搓两把《街头霸王2》,或者玩玩《超级马里奥》,感觉又回到了小时候在游戏厅或者小伙伴家里蹭游戏机的日子。
虽然中间也遇到不少小麻烦,比如找合适的BIOS文件,某些游戏不兼容,手柄漂移之类的,但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挺有乐趣的。看着一堆“电子垃圾”被重新赋予了生命,心里还是挺有成就感的。
现在这个emuzone已经成了我周末放松的一个好去处。有时候我儿子也会凑过来看,虽然他更喜欢现在那些3A大作,但偶尔也会对我玩的这些“老古董”产生点兴趣,也算是一种别样的代际交流。这回折腾,值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