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得空,跟大家伙儿聊聊我最近瞎琢磨的一件事儿——用口琴吹《欢乐颂》。也不是啥专业分享,就是把我自个儿捣鼓这曲子的过程,原原本本说道说道。
起心动念,找回老伙计
说起这口琴,还是好多年前买的,C调的复音口琴,当初也就图个新鲜,吹过几回《小星星》就扔抽屉里吃灰了。前阵子收拾屋子,翻出这老伙计,擦了擦,还挺亮堂。就想着,闲着也是闲着,不如捡起来玩玩,陶冶下情操,主要是打发时间。
那吹点啥?脑子里第一个蹦出来的就是《欢乐颂》。为一来是这曲子大家伙儿都熟,旋律简单,听着也喜庆。二来嘛我寻思着,这么经典的曲子,简谱应该好找,难度应该也不会太大,适合我这种半吊子水平的重新上手。
寻谱之路,打印备用
有了目标就好办了。我打开电脑,直接搜“欢乐颂 口琴 简谱”。你还别说,网上的资源是真不少,各种版本的都有。我挑了个看着最清爽、数字最大、排版最舒服的一个版本。主要是那种只有1234567数字的,旁边偶尔带点小点点表示高低音,还有些短横线表示时值的。这种谱子对我这种乐理小白最友好了,瞅着不头晕。
找到谱子后,我特意把它打印了出来。为啥要打印?主要是觉得看电脑屏幕或者手机屏幕,总感觉差点意思,而且屏幕老暗,眼睛也累。打印在纸上,往谱架上一放(就是找了个文件夹撑着),感觉立马就正式多了,有那么点仪式感。
磕磕绊绊,初尝滋味
谱子有了,口琴也擦干净了,接下来就是正式开练了。我对着简谱,一个音一个音地找口琴上的孔位。
《欢乐颂》最经典的那几句开头是这样的(我凭记忆大概写下数字,主要是那个调调):
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.2 2 -
还有后面那段高潮部分:
5 5 6 7 7 6 5 4 3 3 4 5 5 .4 4 -
那可真是手忙脚乱。别看简谱上就那几个数字,对应到口琴的孔位上,吹吸之间就容易搞混。比如吹“3”,再吹“4”,可能还但紧接着要吸个“5”,我就得稍微停顿一下,脑子里转个弯。特别是那些带附点或者连线的音符,时值怎么把握,一开始也挺懵的。
我记得最开始练的时候,吹出来的调子简直惨不忍闻,断断续续,要么是这个音跑了,要么是那个音没吹响,有时候还会串音,一下子吹出俩孔的声音。老婆孩子在旁边听了都直摇头,说我这是在制造噪音。
耐心打磨,渐入佳境
不过咱也不是轻易放弃的人。既然决定要练,就得有点耐心。我把速度放得特别慢,一个乐句一个乐句地啃。比如“3 3 4 5”这一小节,我就反复吹,直到能顺畅地把这四个音连起来,而且音准和时值都差不多了,再练下一小节“5 4 3 2”。
遇到吹不好的地方,我就停下来,单独把那个音或者那个小转换多练几遍。有时候是吹吸转换不顺,有时候是嘴型不对导致漏气。我就对着镜子看自己的嘴型,调整口琴的角度,慢慢琢磨。这个过程,没有啥捷径,就是个熟能生巧。
练了大概三四天,每天抽个半小时一小时的。慢慢地,从一开始的磕磕绊绊,到后来能把一句完整地吹下来,再到能把几句连起来,感觉就上来了。尤其是当我第一次能把“3345 5432 1123 3.22-”这段比较连贯地吹出来的时候,虽然还有瑕疵,但心里那个成就感,甭提多美了!
我还发现一个小窍门,就是练之前先哼唱几遍谱子,在心里把旋律过一遍,这样吹的时候感觉会顺畅很多,知道下一个音大概往哪个方向走。
小有成就,继续努力
我已经能把《欢乐颂》整首曲子比较完整地吹下来了。虽然谈不上多好听,跟人家专业的没法比,有时候气息还是不太稳,偶尔还会吹错一两个音,但至少旋律是出来了,自己听着也挺乐呵的。
我觉得,学东西就怕钻牛角尖。像我这样,不求多专业,就是图个乐子,找个简单的谱子,慢慢练,享受这个过程,也挺好的。下一步,我打算再找几首类似的经典曲子练练手,比如《雪绒花》、《送别》啥的,把这老伙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。
这就是我这回捣鼓《欢乐颂》口琴简谱的整个过程了。希望能给同样想玩口琴又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的朋友一点点小启发。动起来,没那么难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