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eam补丁放哪个文件夹?教你正确安装不求人!

今天又折腾了一下午,就为了搞定一个游戏的补丁。说起来这事儿,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,有时候顺顺利利,有时候能把你搞得头皮发麻。

起因:为啥要打补丁?

起初,是我在Steam上买了个新游戏,评价挺画面也喜欢。结果一下载安装完,进去一看,好家伙,全英文!虽然咱也懂点ABC,但玩起游戏来,特别是剧情多的,还是母语来得舒服。这就动了打汉化补丁的心思。

还有一种情况,就是有些老游戏,或者某些特殊版本的游戏,可能因为各种原因,内容上有点“阉割”,或者有些小bug没修复。这时候,神通广大的网友们就会放出各种“民间补丁”,让游戏体验更完整,或者更“特别”,你懂的。

寻找与下载:大海捞针

第一步,当然是找补丁。 我一般会先去几个常去的游戏论坛、贴转转,看看有没有大佬分享。关键词嘛就是“游戏名+汉化补丁”,或者“游戏名+XX补丁”。有时候一搜一大堆,有时候又得翻好几页才找到个靠谱的。

找到资源后,就是下载了。这个过程得小心点,别点到啥奇奇怪怪的广告或者捆绑软件。我一般会选择那些看起来比较正规的下载链接,或者别人推荐过的。

分析补丁类型与准备工作

下载下来的补丁,通常是压缩包。解压后,里面的东西就五花八门了。

  • 最简单的一种:直接替换文件。这种补丁包里,通常会有一个或几个文件,文件名和游戏目录里的某些文件一样。
  • 稍微复杂一点的:有个安装程序,一般是.exe结尾的。这种就需要运行它,然后按照提示操作。

在动手之前,我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:备份!备份!备份!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我会先找到Steam里这个游戏的安装目录。这个简单,在Steam库里右键点击游戏,选“属性”,然后到“已安装文件”那一栏,点“浏览”,就能直接打开游戏文件夹了。然后,我会把那些即将被补丁覆盖的原始文件,或者干脆整个游戏文件夹复制一份,放到别的地方存着。万一补丁打坏了,或者不喜欢了,还能恢复原状不是?

动手实践:打补丁进行时

准备工作做完,就开始正式打补丁了。

如果是直接替换文件的类型:

  1. 我就把解压出来的补丁文件,全部复制。
  2. 然后粘贴到之前打开的游戏安装目录里。
  3. 系统一般会提示“目标包含同名文件”,这时候就选“替换目标中的文件”。等它复制完成,理论上补丁就打好了。

如果是.exe安装程序类型的:

  1. 双击运行那个.exe文件。
  2. 通常它会让你选择游戏安装路径。如果它没自动识别,我就手动把刚才找到的游戏目录路径复制粘贴进去。
  3. 然后就是“下一步”、“下一步”,直到安装完成。

这里有个小插曲,我最近在折腾Steam Deck,那玩意儿打补丁就更折腾了。有些Windows下的.exe补丁,在Deck的Linux系统上直接跑不起来。我就得先切到桌面模式,然后尝试用Proton(就是那个兼容层工具)来运行补丁程序。具体操作就是在Steam库里添加非Steam游戏,把那个补丁的.exe文件加进去,然后右键属性,强制使用特定版本的Proton。有时候能成功,有时候也不行。实在不行,我就在Windows电脑上把补丁打再把整个游戏文件夹拷贝到Deck的对应路径(一般是 `/home/deck/.local/share/Steam/steamapps/common/` )。这个过程比较繁琐,涉及到文件传输,有时候还得复制游戏的acf文件(在`steamapps`目录下,记录游戏信息的)来让Deck识别,真是体力活。

验证成果与收尾

打完补丁,最重要的当然是启动游戏看看效果。

如果是汉化补丁,进去看看菜单、对话是不是都变成中文了。如果是其他类型的补丁,也得进游戏仔细检查一下,相关内容有没有按预期出现。

如果一切顺利,游戏正常运行,补丁效果也出来了,那这回实践就算成功了!这时候心里那个舒坦劲儿,别提了。之前的折腾都值了。

万一,我说万一,游戏打不开了,或者报错,或者补丁没效果。这时候,之前备份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。我会先把打过补丁的文件删掉(或者直接删掉整个游戏文件夹),然后把备份好的原版文件复制回去。让游戏恢复到打补丁之前的状态。然后再重新分析原因,是补丁版本不对?还是我操作有误?或者这个补丁本身就有问题?再不行就换个补丁试试。

总结

给Steam游戏打补丁,尤其是非官方的那些,确实是个技术活,也需要点耐心。从找到靠谱的资源,到分析补丁类型,再到小心翼翼地操作,每一步都不能马虎。特别是现在有了Steam Deck这种新平台,又多了些新的挑战。但为了更好的游戏体验,这点折腾,我个人觉得还是挺值的。毕竟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