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就想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瞎折腾的一件事儿,我管它叫“007纵横天下”。这名儿听着挺唬人?也没那么玄乎。
这事儿得从头说起
平时就爱看个电影,尤其是那种老派的特工片。007系列,那可真是从小看到大,但一直都是囫囵吞枣,哪个邦德是谁,哪个邦女郎在哪部,经常搞混。特别是跟朋友吹牛的时候,老是说错,那叫一个尴尬!有一次,我就跟人争论一个邦女郎到底是哪一部的,结果发现自己记岔了,脸都红了。
就是因为这个,我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。我想,不行,我得把这007系列给它捋顺了!不光是认清人,还得把那些经典场面、时代背景啥的都搞搞明白。就像那句老话说的,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嘛
说干就干,我开始“扫荡”
我做的第一步,就是把所有能找到的007电影都给扒拉出来。好家伙,从最早的肖恩·康纳利演的《诺博士》开始,一部一部地看。那真是个大工程,几十部!
我特意准备了个小本本,每看完一部,我就强制自己回忆,然后记录下来:
- 这一部的邦德是谁演的。
- 主要的邦女郎有谁,叫啥名,有啥特点。比如第一位邦女郎乌苏拉·安德丝在《诺博士》里出场,那真是经典中的经典。还有《金手指》里的雪莉·伊顿,全身涂金,印象太深了。
- 反派是谁,有啥阴谋。
- 有啥特别酷的座驾或者小道具。
- 我个人觉得最精彩或者最扯的片段是
看得还挺新鲜。肖恩·康纳利那股子硬朗劲儿,确实迷人。然后看到罗杰·摩尔,风格就有点变了,幽默多了。我就边看边琢磨,这不同演员演同一个角色,感觉还真不一样。
看到中间,有时候也觉得有点疲劳。毕竟有些老电影的节奏跟现在不太一样,但我跟自己说,既然开始了,就得坚持下去,不然不就半途而废了嘛我就当是重温经典,顺便学习学习人家的叙事手法。
我还特意留意了一下那些邦女郎演员。比如格洛丽亚·亨德利,还有布里特·埃克兰,她们在电影里那么光彩照人,然后一查,现在也都上了年纪,真是感叹岁月不饶人。
整理归纳,形成自己的“情报库”
光看还不行,关键是消化。等我把所有电影都过了一遍之后,本子上也记了不少东西。然后我就开始做整理工作。
我把这些笔记按照邦德的扮演者分了个类,比如肖恩·康纳利时代、罗杰·摩尔时代、皮尔斯·布鲁斯南时代,一直到丹尼尔·克雷格。每个时代下面,再列出对应的电影,主要人物,还有我的一些观后感。
我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儿,就是不同时代的邦女郎形象也在变。早期的可能更偏向花瓶一点,后来的邦女郎越来越独立,甚至能跟邦德并肩作战了,比如新一部里面那个帕洛玛,又美又飒。还有邦德的未婚妻,既是爱人又是杀手,这种复杂角色也挺有看头。
这个过程挺费神的,有时候为了确认一个细节,还得把电影片段来回倒腾着看。但每整理完一部分,心里就特有成就感,感觉自己对007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。
算是“纵横”了一小圈
经过这么一番折腾,现在再聊007,我心里就有底气多了。虽然不敢说精通,但至少主要的人物关系、经典桥段,都能说个八九不离十。比如哪个邦德开什么车,用过什么奇葩武器,哪个邦女郎最让人印象深刻,我都能掰扯几句。
这种把一个庞大的系列从头到尾梳理一遍的感觉,还真挺有成就感的,就好像真的跟着007把那些电影世界给“纵横”了一遍。感觉自己也成了半个007专家了,哈哈!虽然比不上真正的影迷大佬,但对我自己来说,算是一次挺成功的“情报收集与分析”实践了。
这就是我这回“007纵横天下”的实践记录,没啥高深技术,就是一股子瞎琢磨的劲儿。分享给大家,图一乐呵!以后有机会,再跟大家分享别的实践心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