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这个“弱者为何要战斗”,这可真问到我心坎里去了。我自个儿琢磨这事儿,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尤其是回想起我刚踏入社会,或者说,刚开始想做点啥事儿却啥也不是那会儿,感触特别深。
最初的迷茫与无力
我记得我刚开始接触一些新的领域,比如说,尝试自己搭建个啥小玩意儿,或者学个新技能的时候。那时候,我就是个典型的“弱者”。资料看不懂,操作老出错,问别人,又怕显得自己太笨,那种感觉,真是抓心挠肝的。
那时候,哪有什么“战斗”的大道理,就是不想被人看扁,不想自己就这么混下去。
我实践的第一步,往往就是硬着头皮去尝试。比如我想学着剪辑个小视频,一开始连软件界面都认不全。我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打开软件,随便点,随便拖拽素材。结果?当然是一塌糊涂,不是卡死了就是导出来的东西没法看。
在失败中摸索前进
那时候,挫败感老强了。觉得自己可能真不是这块料。但转念一想,就这么放弃了?那不成“弱者”坐实了?不行!
于是我开始分解问题。剪辑视频,总得先会导入素材?然后是切割,然后是加字幕,加音乐。我就一个功能一个功能地去试。
- 导入素材:我先找最简单的,就几张图片,看能不能顺利放进去。
- 切割片段:找一段没用的视频,反复练习切割、删除,熟悉那个“剪刀”工具。
- 添加字幕:一开始打字都对不齐时间轴,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调,那真是慢工出细活,是笨办法。
我记得有一次,一个小小的转场效果,我硬是弄了半天,查了好多乱七八糟的教程,有些还不管用。当时带我的一个老哥,他就斜眼看了我一眼,说了句:“这点东西都搞不定?” 那句话,我跟你说,当时听着真刺耳。但也就因为这点“刺”,反而激起了我那股劲儿。
所谓的“战斗”是跟自己较劲
我没吭声,继续埋头鼓捣。晚上回家,别人可能刷手机看剧,我就继续琢磨那个破转场。我把软件卸了又装,换了好几个版本的教程看,对着视频一帧一帧地模仿。终于,在凌晨不知道几点的时候,那个效果出来了!
那一刻,我长出了一口气。你问我“弱者为何要战斗”?在那一刻,我觉得就是为了这口气,为了证明自己不是真的不行。
后来我慢慢琢磨过味儿来了,所谓的“战斗”,有时候不是非要跟谁打个你死我活,也不是要证明给谁看我有多牛。
- 更多的是跟自己较劲。跟自己的懒惰较劲,跟自己的畏难情绪较劲,跟自己那点可怜的“我不行”的念头较劲。
- 是为了取代自己“弱者”的身份。今天比昨天多会一点,这回比上次少犯一个错误,这就是进步,这就是在摆脱“弱”的状态。
- 也是为了能抓住点什么。机会也尊严也罢,你不去争,不去“战斗”,那可能就真的一无所有了。就像水里的石头,你不使劲往上冒,就只能沉底。
现在回头看,那些熬夜琢磨、反复失败的经历,就是我作为“弱者”的战斗过程。可能在外人看来,我只是在完成一件小事,但对我自己来说,每一次克服困难,都是一次小小的胜利。正是这些小胜利,一点点积累起来,才让我慢慢变得不那么“弱”了。
弱者为何要战斗?因为不战斗,就永远是弱者。战斗,是为了给自己一个不当弱者的机会。 就这么简单,也这么实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