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儿半夜刷视频看到和尚吃饭的纪录片,馋虫没勾起来,好奇心倒是给吊得老高。你说古代那会儿没有素食汉堡没有素肉,光靠萝卜青菜真能顶住?我咂咂嘴越想越不对劲,干脆撸起袖子钻厨房,想摸摸门道。
冰箱翻个底朝天
大半夜的把冰箱门扒拉开,冷藏室里那叫一个凄凉。半截蔫萝卜、俩皱巴巴的土豆,还有一包快见底的黄豆。冷冻格更惨,就几片冻豆腐硬邦邦硌手。这架势别说修行了,我这种俗人熬三天都得眼冒金星。想起柜子里还有袋没开封的香菇干,算是个救命稻草。
菜场现学现卖
第二天直奔菜市场,跟个没头苍蝇似的乱转。水灵灵的上海青抓一把,嫩生生的菠菜来一捆,黄豆芽也捎上点。转到豆制品摊子前,雪白的豆腐、油亮的腐竹、圆溜溜的素丸子全招呼上。卖菜大爷看我筐快满了,眯着眼笑:"小年轻学吃斋?光这些不够劲!"他顺手抓起旁边不起眼的黄褐色块状物,啪啪拍两下:"这玩意叫面筋,和尚庙里老古董!泡软了比肉还嚼头!" 我半信半疑抓了两大块。
厨房开练
回家先把黄豆倒进盆里哗冲水,泡上备用。干香菇扔进碗里,热水一激,香气噌地窜出来。面筋块按大爷教的法子温水伺候,眼瞅着从硬疙瘩胀成胖海绵。腐竹也用温水慢慢泡软。手上忙活着,鼻子倒先享了福,干料吸水后散发的鲜味直往脑门钻。突然琢磨过来——古人晒干货不是穷讲究,是真能封存滋味!
乱炖出真章
铁锅烧热哐当倒油,抓把姜片滋爆香。泡发的香菇挤干水,滋溜滑进锅里煸炒,褐亮的油花立刻冒泡泡。这阵仗!跟炒肉末的动静一模一样!接着面筋块撕成条下锅,吸饱了油香变得金黄透亮。把泡胀的黄豆、腐竹、青菜一股脑推进去,滚水没过材料盖上锅盖。小火咕嘟半小时掀盖,嚯!汤头浓白得像牛奶,面筋吸饱汁水颤巍巍晃荡。猛嘬一口,豆香混着菌鲜直冲天灵盖。
行家亲授四招
折腾完这锅乱炖,总算摸着点古人智慧的门槛。要我说核心就这几点:
- 干货撑场子:干菇、木耳、腐竹、笋干这些,晒干后鲜味反而更浓,水一泡直接鲜掉眉毛
- 豆子扛大旗:黄豆黑豆芸豆,泡软了炖烂了,香喷喷又顶饿,关键便宜好囤
- 面筋是个宝:口感绝了!吸满汤汁咬下去,差点以为是红烧肉
- 腌菜真神了:昨天顺道买的腌酱瓜,脆生生配着吃,咸鲜味直接让素汤层次翻倍
摸着滚圆的肚子咂咂嘴,终于信了纪录片里老和尚红光满面不是演的。素菜要吃得香,全在食材搭配下功夫,萝卜白菜也能折腾出肉滋味! 这一通折腾可比点外卖带劲多了,下回试试用豆腐渣烙饼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