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跟朋友涮火锅,那蒜泥蘸料调得太香没刹住车,结果一张嘴把人熏退半步。朋友捂着鼻子笑我:“你这味儿得用口香糖腌三天!”这话突然戳到我痒处——现代人有绿箭炫迈,古人塞牙缝了用拍桌子决定扒它个底朝天。
翻书翻到眼冒金星
大清早泡图书馆跟古书死磕,先翻《齐民要术》跟查案似的扫字眼。在《本草拾遗》里撞见“口香糖始祖”——唐代人管丁香叫“鸡舌香”,这玩意儿含嘴里能压口臭,官员上朝前都偷摸含着。我当场捶桌:这不就是古代职场生存神器?
转战宋人笔记发现新大陆,《梦溪笔谈》里写着官员嚼“香糖果子”。赶紧掏手机记笔记:蜂蜜熬松脂,裹点薄荷叶,放凉了搓成球。按沈括说法,这玩意儿含半时辰都不带化,蹲衙门审案子全靠它撑场。
明朝人玩出花活儿
翻明朝《食物本草》倒抽凉气——啮香这名字够唬人?细看原料表差点笑喷:枣泥混麝香,拿沉香木当签子串着啃。这配方放现在够买三车益达,土豪炫富新姿势!
- 贵族版:龙涎香掺冰片,含一口够百姓半年粮
- 百姓款:榆树皮泡酒晒干,嚼着像皮带但管用
清宫剧里常出现的槟榔嚼块更绝。《燕京岁时记》白纸黑字写着:石灰膏抹荖叶,裹槟榔果怼嘴里嚼。妃子们怕牙黑不敢多啃,太监们倒嚼得满嘴血红,上朝时跟集体吐血似的。
亲自试毒差点送走
回家路上杀进中药铺,咬牙买了二两“鸡舌香”。好家伙刚塞嘴里就悔青肠子——这哪是香糖?简直是浓缩花椒水!满嘴麻得像触电,灌三杯茶都压不住。朋友视频里看我面目扭曲笑成狗:“您这是给武王嚼萆苼?”(注:《史记》周武王嚼萆苼治口臭)
后来查到《楚辞》里提到的“柘浆”,就是甘蔗嚼条。立马奔菜市场砍了根甘蔗,啃得满嘴渣滓不说,甜齁得嗓子发黏。古人没牙医真豁得出去!
拍案惊奇的发现
熬到半夜突然开窍:啥鸡舌香槟榔块的,核心就三字——遮丑、提神、装X!跟现在年轻人嚼口香糖凹造型有啥区别?宰相含香防熏着皇帝,百姓啃树皮就为接吻不挨揍,从古至今吃的都是社交刚需。
如今抽屉里堆满绿箭炫迈,想到古人嚼着麻嘴的丁香、腥气的槟榔、梆硬的榆树皮,突然觉得薄荷味简直是天堂。刚发朋友圈显摆知识,昨天涮火锅的朋友秒评论:“所以您老今天还吃蒜吗?” 反手就下单十盒口香糖——这回买超强薄荷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