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刷朋友圈的时候,看到有人转发了“李某某案判决书曝光”的新闻。我寻思着,这事儿在网上炒得挺火,但具体啥情况?得自己去瞅瞅,不能光听别人瞎嚷嚷。于是我就打开了手机上的新闻App,一顿划拉找原帖。
第一步:摸到判决书原文
我先是搜了关键词“李某某案判决书”,结果一堆标题党链接蹦出来,大部分都是自媒体写的,内容特水。我懒得搭理,直接换了个正规法院网站入口。可登录进去后懵逼了——那判决书PDF下载按钮藏得贼深,翻了好几页才找到。我骂了句脏话,点击下载,结果文件太大,等了好几分钟才打开。里面密密麻麻的法律术语,看得我头大。
坐下来仔细瞧了瞧,开头就一堆被告人信息,我试着划重点。先用高亮笔工具标出争议点——比如李某某被指控的罪名是啥、证据咋收集的。这部分我反反复复读了三遍,生怕理解错。后来发现,判决书里有个大漏洞:网友爆出的版本居然是剪辑过的版本,和法院官方的不一样。我当时就炸了,立马截图对比发了个朋友圈吐槽。
第二步:提取关键点
搞懂原文后,我琢磨普通网友该注意先在笔记本上列了几个草稿,比如别轻信网上流传的截图,因为好多是P的;认准官方判决日期和结果,避免被带节奏;还有注意隐私泄露风险,李某某的个人信息被扒得精光。
- 第一点:别只看标题党。网上有些人就爱断章取义,把判决书切成短视频,内容都扭曲了。
- 第二点:翻法院官网查证。正规来源才靠谱,省得被误导吃瓜。
- 第三点:保护自己别乱转。瞎转发可能有法律责任,普通网友老老实实看就行。
写完这些,我又去翻评论区,发现一堆人喷李某某活该。这风气不对头——法律讲究公正,咱们网友得冷静点。
总结分享
忙活半天,我终于整明白了。这回实践下来,最大的教训就是网络舆论水太深,一不留神就掉坑。我把笔记整理好发在微博上,开头就强调“普通网友睁大眼睛”。内容粗糙点没关系,但道理讲清楚了。发完我还真松了口气——这事教会我,甭管啥热点,自己动手查一遍才是硬道理。
回头一想,整个过程就跟打怪升级似的。一开始懵圈,中间折腾,学乖了。要是光听别人叨叨,现在估计还在瞎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