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蹲公园喂鸽子,就看这群傻鸟走路一点一点的,头跟装了弹簧似的。我心说这不科学,难道不晕吗?回家一搜,好家伙,说什么的都有!有说为了保持平衡的,有说眼睛结构特殊看不清路得靠点头“对焦”的,更离谱的还说跟祖先恐龙学的……看得我头比鸽子还大。
吃饱撑的,我就跟鸽子杠上了
第二天我特意揣上俩馒头又奔了公园。这回不喂了,改当“狗仔”。我找了棵大树靠着,死盯着离我最近那几只灰鸽子。
- 第一步:死盯——我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,就想看清楚点头到底咋发生的。它们往前走,脖子往前一伸,头好像往前“探”了一下,然后身子跟上,头好像又“缩”回来一点?稀里糊涂的,动作太快了,肉眼根本跟不上节奏。
- 第二步:慢动作!这难不倒我,掏出手机就开始录像。对准一只优哉游哉溜达的肥鸽子,点开录像,镜头拉到最近。拍完了蹲一边回放,手指头在屏幕上死命划——慢放,再慢放!这下可算看清楚了:它走一步,脖子往前一抻,脑袋定住不动了!没错,是定住!就那么短暂的一瞬间,跟按了暂停键似的。然后身子往前挪,脖子好像缩短了,头也“拖”着跟过去了?等身子挪到位,脖子又嗖地往前一伸,脑袋再次定住。合着根本不是什么“点头”,是“伸脖子—脑袋稳住—身子跟上来—缩脖子(看起来像点了一下)”这一套组合拳!
手欠,我就想自己试试
看明白了动作,我这胳膊腿儿就闲不住了。站起来,学那鸽子:站直了,刻意模仿它那“伸脖子—身子前移”的动作。一上手就发现不对味儿!
- 伸脖子实验:我脖子使劲往前一抻,下巴抬高。嚯,视野是往上抬了点,但走路脚下不稳当,跟喝高了似的。而且这么拧着脖子走两步就累得慌。
- 固定脑袋实验:这回学乖了,脖子往前伸完,试着保持脑袋绝对不动,就靠两条腿往前走。这一走可感觉自己像个没装稳当的机器人木偶,深一脚浅一脚,随时要摔!想保持头部纹丝不动太费劲了,脖子后面的肌肉扯得生疼。
得,实践出真知: 我那笨拙的模仿充分证明,我们人类这身板,想靠固定脑袋来稳住视觉,绝对是个地狱级难度的技术活,忒不自然,还容易摔跤!
灵光一闪,想到个比喻
坐那儿揉酸痛的脖子,突然想起我闺女小时候玩的那个——带轱辘的婴儿车!推着车子往前走,是不是得先伸手把车子往前推一点,等车身滑行一段距离快停了,我们再迈开步子跟上去,然后再推一下车子?鸽子的“伸脖子—定头”,不就跟我推婴儿车是一个意思嘛 它伸脖子相当于“把婴儿车(视野)往前推到某个点”,然后头(相当于固定在车上的一个点)就在那短暂的瞬间保持稳定了。趁着这宝贵的时间,它观察周围环境贼清楚(没模糊重影),同时身子(推车人)大步流星跟上。等身子跟上来了,脖子一缩(“车”到跟前了),马上再往前一伸(又推一把“车”)!完美闭环!
实锤 啥保持平衡、对焦、学祖先…都是瞎扯!鸽子走路时那个“点头”,本质是它独特的身体移动方式带来的“视觉稳定系统”。它靠这套“一推一跟一停”的丝滑操作,把脑袋固定在某个点观察世界,稳得一匹!只有这样,才能在边走边吃边看风景的时候,眼不花心不慌。不得不服,这傻鸟的走路姿势,真特么是个神级设计!
想想以前还瞎跟孩子解释过是为了平衡,脸疼。实践果然是打脸神器,自己不动手试,连常识都是假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