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聊的这个雪踪迷径,网上攻略看得我头大,全是坑!上周自个儿摸上山试水,冻成狗不说还差点回不来。干脆把踩过的雷全捋一遍,你们直接抄作业就完事了。
第一次进山就栽跟头
起个大早开车杀到山脚,瞅着天阴阴的也没当回事。结果刚爬半小时,雪片子直接糊脸上了。手里攥着手机想开导航,屏幕冻得跟冰块似的戳不动。摸出包里那个三十块的塑料指南针,指针转得比陀螺还欢——后来才晓得这玩意儿靠近冰镐就失灵。
- 血泪教训一: 防水手套得买能触屏的,贵那两百块真能救命
- 血泪教训二: 金属器件全塞背包侧袋,指南针单独挂胸前
冰爪差点要了老命
半山腰那段冰坡看着挺平,嘚瑟着没绑冰爪。刚迈两步整个人直接拍冰面上,登山杖甩出八丈远。手忙脚乱掏冰爪又发现买错型号,卡扣死活怼不进鞋槽。是揪着枯草丛蹭下去的,羽绒服划破三处口子。
现在出门前必干两件事:
- 把冰爪按在登山鞋上怼十遍
- 备副简易冰爪塞腰包
夜路惊魂记
本来算计着五点能下山,结果在冰湖岔道口走错路。天擦黑时温度骤降到零下十五度,保温杯里的热水都结冰碴了。更绝的是头灯电量突然变红,照着白茫茫的雪地根本分不清哪是路哪是沟。是摸着结冰的溪流声往下蹭,凌晨两点才看见停车场。
回来立马升级装备:
- 头灯换成能续航20小时的,备用电池用塑料袋裹三层
- 保温杯套上自发热棉套
- 兜里永远塞着五条能量胶
当地人教的野路子
后来跟山下小卖部大爷唠嗑才晓得门道。看树枝断口辨方向比指南针靠谱——新断口往往朝背风面。还有雪地里那些不起眼的小土包,底下八成是路标石堆。上次要是知道这些,哪至于在冰湖转悠三小时。
现在进山包里总揣着两样宝贝:
- 大爷送的烤土豆(比能量棒顶饿十倍)
- 超市买的荧光棒(头灯罢工时往树杈上一绑)
上周带着新装备重走那条线,四小时稳稳拿下。下山时看见几个小年轻在冰坡那摔屁墩,想起自个儿当初的蠢样差点笑出声。这地儿看着温柔,实则暗坑满地爬。照着攻略依样画葫芦?不如先来问问挨过冻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