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直播的时候有小伙伴问「雕虫小技」到底雕的是什么虫,当时被问懵了。今早刷牙时越想越不对劲,抄起手机就开始翻资料,结果越挖越有意思!
查资料的混乱现场
先是点开某度百科,说「虫」指古代「虫书」字体,刻在青铜器上的那种。顺手翻了《说文解字》电子版,好家伙!古代「虫」字能指老虎豹子蛇蝎子,连老虎斑纹都叫「蟲纹」。
- 啃完论文说春秋时期「虫」=所有动物
- 翻到《颜氏家训》发现汉朝「雕虫」专指刻虫体篆字
- 考古纪录片拍到汉代印章上像蜈蚣爬的字
桌上摊着三本厚词典,ipad开着四五个网页,鼠标垫旁边粘着啃一半的饼干渣——凌晨三点我还在盯着「虫」字发呆。
实物打脸的暴击时刻
今天直接杀到市博物馆,蹲在青铜器展柜前举着放大镜。正好碰上志愿讲解员老爷子,看他举着激光笔照在战国青铜剑上:「瞧瞧剑柄上这条扭曲的金线,这叫虫书体!」
实物震撼三连:
- 战国酒樽把手弯成蛇形=「虫书」
- 汉代瓦当上盘曲的字体=「雕虫」
- 唐代墓碑落款像蜈蚣腿的符号=「虫篆」
手机怼着玻璃拍糊二十几张照片,保安小哥看我的眼神像看文物贩子。
翻车反转猝不及防
回家路上刷到敦煌研究院的公众号,某唐代碑文拓片旁注:「工匠刻虫漏,修之。」冲回家翻《全唐文》电子版,破案了!唐朝人口中的「雕虫」真会指虫子蛀洞。书里写着有人把佛像蛀洞修补叫「治虫」,把修竹简虫眼叫「理虫」。
所以真相是:
- 汉代「雕虫」=刻篆体(技术含量低)
- 唐代「雕虫」=补虫洞(更没技术含量)
- 现代「小虫子」=字面昆虫(彻底跑偏)
发完朋友圈三分钟,博物馆老爷子留言:「你早上盯着看的青铜樽,底部有个虫蛀补丁。」合着我今天全程对着补丁研究艺术?
现在看着桌上词典堆里爬过的真·小蚂蚁,突然理解了什么叫真正的「雕虫小技」——折腾整天就搞明白虫子能是字、是洞、是动物,还被真虫偷吃了饼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