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在地头转悠看见麦穗子扎手,突然琢磨起那些带芒刺的庄稼。扛了把锄头就往自家试验田跑,想亲眼扒拉清楚到底哪些作物长这玩意儿。
说干就干
晌午太阳正毒,我蹲麦垄边捏穗尖玩。麦芒跟针似的扎进指腹,疼得龇牙咧嘴。掐了根瘪麦穗带回家,对着窗户光眯眼瞧——麦芒从壳缝里呲出来,活像鱼骨头。顺手翻出去年收的麦种,好家伙,带壳的种粒全带着小刷子似的毛刺,怪不得脱粒机总卡壳。
田埂上的验证
拐去隔壁老张家的大麦地求证。大麦穗子沉甸甸压弯秆,薅了把攥手里搓揉,细芒立刻扎满掌心。用尺子量了量,芒刺比小麦长半截,跟缝衣针差不多。想起老张抱怨过"大麦捆扎手",现在算明白了。
正擦汗,风吹过哗响的谷子地吸引了我。溜达到田中央捋谷穗,这玩意儿看着光滑,指头肚蹭过尖头却刺的。剥开粒壳才看清玄机:谷粒子尾巴拖着撮小软毛,晒干后硬得像砂纸。
意外收获
蹲田坎整理笔记时刮起大风,麦芒混着尘土往衣领里钻。后背突然刺痒难忍,反手拍打却摸到三根谷子芒,牢牢勾住汗湿的衬衫纤维。这倒提醒我:
- 麦芒是硬壳的延伸,像给麦粒撑了把小伞
- 大麦芒最长最脆,收割时掉得满地都是
- 谷子芒藏得深,得剥开壳才现原形
回家路上路过晒场,看见麻雀扑腾着偷吃谷子。有趣的是它们专挑没芒的碎粒啄,带芒的谷粒撒得满地都是。这毛刺原来是庄稼的防身武器!
赶明儿得在菜园边种圈带芒大麦,省得那群贼鸟总来祸害西红柿。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,可比扎稻草人管用多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