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刷短视频看到个地理题,说湖南湖北的“湖”到底指哪个,评论区吵得跟菜市场似的。我琢磨着这问题挺有意思,干脆自己查个明白,就当给老粉们整理点冷知识。
翻箱倒柜找线索
我先把书架顶层那本旧得掉渣的《中国地理图册》抽出来,封面灰扑扑的差点呛一喷嚏。哗哗翻到华中地区那页,手指头顺着长江中游一路往下划拉。洞庭湖那块蓝色墨水印子特别显眼,像个大脚印踩在湖南湖北中间。
重点盯着三个证据:- 地图上清清楚楚标着“洞庭湖”,北边是湖北荆州市,南边就是湖南岳阳市
- 湖面跨两省的分界线上印着虚线,跟切西瓜似的
- 图注小字写着“湖南湖北名称之源”
古籍堆里挖历史
心里还是不踏实,又从床底拖出装旧书的塑料箱。蹲着翻了半小时,终于扒拉出泛黄的《水经注》复印本。蹲得腿发麻,干脆一屁股坐地上看。南北朝那会儿的记载更绝:“湘资沅澧四水汇于洞庭”,这不就是湖南四大河全往这湖里灌嘛
后来翻《清史稿》更乐了——康熙年间搞行政区划调整,奏折里白纸黑字写着:“因处洞庭湖之南,名湖南省”。得,连皇帝盖章认证了。
意外收获的冷知识
- 三国周瑜练水军的烟波亭,现在埋在湖底12米深
- 清代湖面最大时有6000平方公里,顶俩三亚市
- 98年发洪水那会儿,水面离岳阳楼台阶就剩三级
折腾完天都黑了,资料摊得满地板都是。捡起本民国地图册时突然发现:当时湖南湖北还叫“湘鄂”!这称呼现在只剩饭店菜单上看得见了。
瘫在沙发上啃苹果洞庭湖这老伙计,不仅是地理分界的活坐标,还跟捏橡皮泥似的被历史揉来揉去。水位线降了又涨,地图改了又画,倒是湖南湖北这俩名字跟焊死了似的,几百年没挪过窝。
顺手拍了个翻书视频发平台,镜头里还能听见我翻页太急把书皮蹭破的咔嚓声。有粉丝私信笑我:“博主查洞庭湖咋查出一头灰?”——害,谁让资料箱在床底下吃了三年灰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