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儿个就唠唠我折腾明白齐默尔曼那套成功秘诀的破事儿。你们可别嫌我啰嗦,这玩意儿真不是书里写那么玄乎,都是实打实踩坑踩出来的。
第一步:翻烂资料
起先网上搜“齐默尔曼成功秘诀”,好家伙,全是碎片信息!要么吹他眼光毒,要么扯他运气看得我一头雾水。咱是实践派,光看鸡汤能管饱?我干脆钻图书馆扒拉老报纸、旧杂志,翻得手指头都黑了。还真从犄角旮旯里挖出几篇90年代的采访,那会儿他还没成大鳄,说话实在多了。
核心发现:这老爷子压根没提啥高大上的“战略”“格局”,反反复复强调就仨字儿:准备足、下手狠、脸皮厚。我心想就这?听着跟隔壁王大爷教人买菜似的。
第二步:照猫画虎开练
正好手头在谈个小合作,我就琢磨拿这事儿当试验田。
- “准备足”怎么弄?以前顶多查查对方公司背景。这回邪了,我把他部门经理的公开演讲视频翻出来当电视剧刷了三天,连人家口头禅是“这事儿嘛…”都摸清了。还托朋友打听他去年出差去了哪儿,猜对了他喜欢云南普洱,见面我就拎了饼老班章。
- “下手狠”卡壳了:按老爷子原话是“机会到了就得砸锅卖铁上”。可我这合作撑死值五万块,总不能押房子?咬咬牙,把自己工作室两个月订单全推了,就死磕他这点活儿。合伙人差点把茶杯砸我脸上骂我疯了。
- “脸皮厚”差点要命:对方拖着不签合同,我学齐默尔曼年轻时候堵人的招数。早七点蹲他小区车库,头两天被保安撵了三次,后来混成脸熟,第五天终于逮着人说:“张总,我这俩月没接单就等您了,您要不签,我下月真得喝风。”说完还举了举啃一半的煎饼果子。
第三步:结果?一脸懵!
你们猜咋的?那张总当时脸都绿了,车门“砰”地一关差点轧我脚。我心凉半截,完了,演砸了!蔫了唧回去给工作室鱼缸换了水,琢磨着是不是该改行开煎饼摊。
结果下午手机炸了!那张总微信甩过来合同,附带一句:“没见过你这么玩命的,跟我年轻时候一样虎。冲你这股劲儿,成了!”更邪门的是,他居然把云南的茶商资源也介绍给我了,说看我懂茶。
实践完的冷汗
现在看老爷子这三要素,真不是字面意思:
- 准备足是“懂人”不是“查资料”——普洱比预算表管用多了
- 下手狠是“砸成本”不是“砸钱”——推掉订单比借钱押房产更需要胆儿
- 脸皮厚是“豁得出去”不是“不要脸”——啃煎饼蹲车库那叫破釜沉舟
那天签完合同,我自己蹲马路边抽了半包烟。啥成功学?就是把别人觉得傻的事儿咬牙干到底呗!齐默尔曼那老狐狸,怕不是故意把秘诀说得跟菜市场砍价似的,筛掉那些光做梦不动手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