端午节的端是什么含义?2种解释一次让你搞明白!

前两天端午节,我老婆在家包粽子,我看着电视上的龙舟赛,突然一拍大腿:“这端午节名字里的‘端’字到底啥意思?平常总说‘端正’‘不端’的,咋就跟粽子扯上关系了?”一想起来就停不住,非得刨根问底。

先瞎琢磨一通

我翻箱倒柜找出本老字典,一页页哗哗地翻。嘴里还嘟囔:“端……端正……端正坐姿……啧,不对路!”干脆发微信问隔壁张大爷,老头儿回得贼快:“端午嘛‘端’就是开头的意思呗,你文化白学了?”可我总觉得没那么简单——端架子、品行不端这些词儿都摆着。

没辙,又跑楼下书店蹭书看。翻开一本讲节日的老黄历,瞅见秦始皇那段我眼睛亮了:老赢家避讳“政”字,正月硬给改叫“端月”了!这就对了,“端”可不光是开头,还有“正”的意思。再往后翻,西晋那会儿就有“端五”的叫法了,五月前几天都带“端”字,初五就是端午。

两种解释对上号

回家路上顺道买了两把艾草,一路念叨着端午的“端”字就俩意思

  • 头一个:纯粹表时间,“初始”的意思。五月第一天叫端一,初五就叫端五,后来顺口叫成端午了。
  • 第二个:跟古人讲究的“正派”沾边。避讳把“正”换成“端”,所以“端”也带着正直、端正的分量。

蹲家门口挂艾叶时,突然觉着挺有意思:一个字藏着两千年的事儿,咱吃粽子赛龙舟,没想还吃着文化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