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天在地头突然想起这事儿
昨儿个给后院那几垄菜地翻土,眼瞅着天上云越来越厚,风也带了点湿气。锄头往泥里一磕,突然就冒出“雨生百谷”这四个字儿来,具体说哪个节气还真卡壳了!明明听着耳熟,嘴巴张到一半硬是接不上茬,自己都觉得臊得慌——咱好歹是个爱扒拉点儿传统文化的老农民?
越想越较劲,干脆锄头一扔,蹲田埂上摸出手机就开始扒拉。先是点开老农民张伯的语音,扯着嗓子问他:“张伯!‘雨生百谷’说的是啥节气?我这儿脑子跟锈住了似的!”那头张伯嗤嗤笑:“瓜娃子!谷雨节气呗!没听老话说‘谷雨前后,点瓜种豆’?这雨一下,土里就跟撒了金粉似的,庄稼蹭蹭往上蹿!”
光听老人言还不行
回家路上张伯的话还在脑子里打转,但心里还是不踏实。想着万一张伯记岔了?干脆把沾着泥巴的胶鞋往门垫上一甩,湿漉漉地就扑到书柜前翻箱倒柜。扒拉出来那本蒙了层灰的《二十四节气农事歌》,手指头蘸着唾沫哗翻到四月那段——
- 书页上明晃晃一行:“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”
- 后头跟着的农谚更带劲:“谷雨雨,蓑衣笠帽高挂起”——这雨一下,就是播种的信号枪!
还不死心,又翻手机里的天气预报历史记录。果然!往前扒拉几年,每年四月中下那个礼拜左右,雨水特别勤快,再瞅瞅邻居家张婶的水稻育秧盘,全赶在那几天冒青芽!这头下雨,那头生根,这不就“雨生百谷”最实在的样儿嘛
这下可真整明白了
折腾半天,总算把这事儿捋顺溜了。说白了就是:
谷雨节气一到,开春攒的温度够了,雨水也大方,地里像被浇了仙水似的,稻谷刚发芽就得这股劲儿!以前人没咱现在这些花里胡哨的名词儿,直白一句“雨生百谷”,把天时地利都串成了诗!后来写笔记总结的时候,突然咂摸出点味道——你说老祖宗这总结能力绝不绝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