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真把我整懵了
上周六陪儿子看早教动画,突然听到那首"摇摇,摇到外婆桥"。三岁小孩跟着瞎哼哼,我老婆在旁边叠衣服,顺嘴就接上"外婆给你买糖糕"。我端着水杯的手立马悬在半空,脑子嗡一下——为啥不是奶奶桥?这破事越想越膈应,翻出七大姑八大姨群发的育儿宝典,全他妈写外婆桥。
憋到吃晚饭,我敲着碗边问我妈:"您带孙子时候唱过奶奶桥么?"老太太刚给孙子剔鱼刺,手一抖差点扎着手指头:"呸呸呸!打小就是外婆桥,哪来的奶奶桥!"我丈母娘在厨房听见声,拎着锅铲冲出来:"老祖宗传下来的词儿能乱改?外婆外婆,外头来的婆,这是规矩!"俩老太太差点在饭桌上掰头起来,我儿子吓得把糖醋排骨掉桌上了。
挖坟式调查
当晚我就疯了。儿童早教APP翻了二十多个,每首摇篮曲歌词都截图存相册。把儿子拽过来做测试:"要是唱奶奶抱你买肉包,好听不?"小孩歪头撕扯恐龙玩偶:"不好听!要外婆买糖糕!"老婆骂我神经病,半夜两点我还蹲在阳台骚扰老同学。
- 上海闺蜜秒回语音:"侬脑子瓦特?外婆桥是黄浦江外白渡桥呀!"
- 成都发小狂发笑哭表情:"瓜娃子,我们这儿喊婆婆桥要挨打的!"
- 拨通民俗学教授电话,老头儿打着哈欠骂:"母系社会残存懂不懂?娘家才是避风港!"
书架底下抽出蒙灰的家谱,强光手电筒照着发黄纸页。翻到"育儿训诫"那章,蝇头小楷清清楚楚写着:婴童夜啼,当颂母族旧地以慰之。合着这破规矩能追溯到我太奶奶那辈!
血泪实践记录
昨个特意请婆婆来家吃饭。老太太给孙子盛汤时,我故意起头唱:"摇摇..."刚唱半句全家眼神像刀子似的扎过来。我硬着头皮改词:"摇到奶奶桥,奶奶给你..."三岁崽子突然把碗推地上尖叫:"不要奶奶桥!要外婆买糖!"瓷片溅到婆婆裤脚上,老太太脸唰地黑了。
夜里老婆揪着我耳朵骂:"活该!非捅马蜂窝!"凌晨三点摸黑收拾厨房,突然顿悟:外婆桥背后是娘家替闺女撑腰的底气。奶奶带孙是责任,外婆疼娃是情分,那首破歌里藏着女人生产后的救命稻草!
今早顶着黑眼圈跟老婆认怂:"以后娘家来人你说了算。"她给儿子穿袜子头都没抬:"昨晚妈哭着回老家了,赶紧订高铁票去追!"我攥着车票站在月台上,冷风吹得直哆嗦——搞家庭教育搞成家庭危机,这破桥简直要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