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天在写短视频脚本,突然发现弹幕里满屏都是“栓Q”。我当时就懵了——这词儿怎么一夜之间冒出来的?昨天还在用“笑死”,今天咋就集体变洋气了?
一、地毯式搜索模式开启
先打开抖音搜关键词,首页蹦出来全是广西博主@刘涛(Teacher Liu)的魔性视频。这老哥顶着大太阳唱歌剧,每次唱完都要来句标准英伦腔的“Thank you”,后面直接进化成方言味儿十足的“栓Q”。评论区简直大型造梗现场,有人把“我真的栓Q”做成表情包,有人剪鬼畜视频,最绝的是连外卖小哥都在语音里用。
- 时间线还原:翻他2021年7月的视频,唱《Never Gonna Give You Up》结尾飙出第一声“栓Q”,当时点赞才几百;
- 病毒传播:到2022年3月,网友把他各种“栓Q”片段拼成集锦,播放量直接破亿;
- 热搜实锤:扒微博数据,2022年5月“栓Q”话题冲上热搜第3,连央视三农账号都在玩梗。
二、亲自下场测试用法
想搞明白网友到底怎么用这词,干脆自己做实验。早上在公司群发了条:“甲方凌晨两点让改方案,栓Q”,结果五分钟内刷出二十多个表情包,连总监都回了句“栓Q附体”。晚上打游戏更绝,队友连续三次掉线后开麦怒吼:“这把真栓Q了兄弟们!”,简直秒变社交流行语认证现场。
- 情绪测试:在朋友圈吐槽地铁坐过站,配文“坐穿四号线,栓Q”——收获53个点赞加12条“哈哈哈”;
- 语气测试:发现说“谢谢”时故意拖长音变成“栓~Q~”,基本能引发全场爆笑;
- 社死测试:当众对服务员说“栓Q”,结果人家秒懂还回了句“不Q不Q”。
三、挖到离谱真相
本以为就是普通谐音梗,直到搜到@刘涛的采访视频惊掉下巴——人家在认真感谢粉丝!普通话不标准导致“Thank you”变异,更魔幻的是他说自己完全不懂这个梗为什么火,现在出门被人认出来只会反复讲“栓Q”,连买菜大爷都对他抱拳回“栓Q”。合着全民狂欢的源头,居然是位完全状况外的广西老表。
上周把研究结果发到小红书,刚发完就收到前公司主管私信:“你这分析挺溜!公司新项目想搞网络热词营销...”我反手甩了张刘涛表情包过去,配文:“接推广费?真的栓Q。”接着火速拉黑,深藏功与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