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请几个南方朋友吃重庆老火锅,刚把毛肚鸭血倒进去,就看他们抄起漏勺在锅里乱搅和,我当时血压都上来了!今天就给你们唠唠为啥老火锅都得用九宫格。
一、买错两次的九宫格
昨儿专门跑批发市场买锅具。头回贪便宜买了个塑料隔板,回家开水一烫直接变形卷边,塑料味齁得脑仁疼。第二回挑了不锈钢的,结果板子太矮,红汤一滚直接漫过隔断,分了个寂寞。咬牙添了八十块换了个加高加厚款,拎在手里死沉死沉的。
二、烧水实测格子温度
晚饭前烧了满满一锅牛油汤底。大火刚滚起来就发现猫腻:中间格子的汤咕嘟得最猛,泡泡跟趵突泉似的往上喷,拿测温枪一打——97度!旁边十字格稍微安静点,大概90度上下。最外圈四个角更离谱,表面油膜都不带破的,才将将80度出头。
九宫格的核心秘密就是:铁架子卡在锅里硬生生造出三个火力区!
三、涮菜分区实战
直接上硬货:
- 牛油烧得最沸的中心格:毛肚筷子夹着涮,心里默念"七上八下",15秒捞起来又脆又弹;嫩牛肉片倒下去转三圈马上捞
- 咕噜冒泡的十字格:丢虾滑和黄喉,煮两分钟不带老
- 温吞吞的四角格:冻豆腐鸭血使劲焖,二十分钟捞出来还烫嘴
朋友非把脑花丢中间格,结果三分钟就煮成豆腐渣了,气得我直拍大腿!赶紧转移到角落格补救了二十分钟。
四、意外发现
最绝的是煮到后半场,朋友想捞漏勺里的鹌鹑蛋,突然盯着汤底"咦"了一声——红汤面上漂的辣椒花椒全被隔板挡在外圈,中心格清清爽爽的。以前乱搅和时,每口菜都裹着花椒粒,现在终于不用在嘴里挑调料了!
那帮南方朋友临走前人手买了个九宫格,呵,早说火锅不是大乱炖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