薪水一词原来指的是什么意思?解开工资称呼的历史之谜

突然好奇工资为啥叫薪水

昨天发工资那天,手机嗡嗡一响,短信来了。一看数字,又得掰着指头算怎么熬到下个月。顺手把截图发了个朋友圈,配文吐槽“这月薪水到账,盐都快买不起了!”。刚发出去,脑子里突然咯噔一下:对,为啥我们都习惯叫工资“薪水”?薪水薪水,难道跟“水”有关系?这词儿听着怪怪的。

以前从来没细想过,就觉得打小就听大人这么叫。现在一琢磨,浑身不得劲。这水跟钱,八竿子打不着嘛越想越坐不住,干脆放下手机,决定把这个词儿的老底儿翻出来看看。这名字总得有点说法?总不能无缘无故就乱叫?

翻书查资料,头都大了

先打开电脑搜了一圈,跳出来一堆解释,看得我眼花缭乱。有的说是古代领工资去买柴买水,有的又扯到官员的什么乱七八糟的津贴。说法七零八落的,感觉都不太靠谱,看得我云里雾里。心里更毛了:不就是个词儿嘛怎么整得比解谜还难?

倔劲儿一上来就收不住。跑去市图书馆,一头扎进古籍堆里。那文言文,看得我头皮发麻,跟看天书似的,一句“俸禄”、“廪食”都够我琢磨半天。管理员老头看我龇牙咧嘴的样子,还笑话我:“小伙子,查这个干叫啥不一样发钱?” 不一样!我就是想较这个真!

发现有点意思的古籍记载

死磕了大半天,在一本讲古代小老百姓生活的破书里,终于找到点眉目。里面提了一嘴,说东汉末年那会儿打仗,日子难过,官府常常拿活命的东西抵工钱。你猜是

  • 柴火(官府叫你“薪”)
  • 菜干、腌菜这类能放住的玩意

看到“薪”指柴火,我当时就乐了——这不就跟“薪水”的“薪”对上了嘛怪不得叫“薪”水!原来是拿柴火和水来糊口的意思!那会儿的老百姓,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是命根子,工钱直接发这些,可不就是“薪水”了!

东汉古书给盖章了!

后来又在一本叫《释名》的东汉时期百科书上找到了铁证!里面白纸黑字写着:“廪, 稟也, 薪俸給於門”。好嘛“薪俸”俩字都一起出来了!它解释这个“廪”,就是说官府把“薪”和“俸”一块儿发到你家门口。“薪”就是柴,“俸”大致就是我们理解的工钱了。这不就是柴火+钱的组合包吗!妥妥的东汉版“薪水”套餐!

再翻翻另一本讲古代怎么过日子的《齐民要术》,里面也提到官府发的工资条目里,清清楚楚列着“薪樵”(就是劈好的柴火!)。这就对上了!官府发的柴米油盐这些生活必须品,就是老百姓的“薪水”

这词儿能活两千年是有道理的

我终于整明白了:这个“薪水”的词儿,压根不是什么高大上的说法,就是东汉那会儿打工人的血泪!朝廷打仗打得国库空虚,没钱发,干脆把烧饭的柴火、煮水的原料(盐啥的)、还有米面菜干这些口粮,直接当工钱折给你。这些东西拿到手,可不就解决一家老少的“薪”和“水”的问题了吗!

啧啧啧,弄懂之后,再看自己那条吐槽朋友圈,真有点哭笑不得。古人叫薪水,是真指望着这点东西生火做饭、活着!我们现在也叫薪水,可拿着这薄薄几张票子,还真不一定比古人拿的柴米油盐更踏实。兜兜转转两千年,名儿倒是传下来了,可这工钱和活命的距离,好像也没拉近多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