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为啥突然琢磨这个
今儿早我闲得没事,刷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成语笑话,说万里长城是个成语,我就觉得怪怪的。心想万里长城不就那大墙吗?能算成语?不明觉厉倒常听到,但也没深究过。于是我一拍大腿,决定自己查查清楚,免得出糗。
刚开始动手查资料
我先翻出家里的老字典,就是那本皮儿都掉了的《现代汉语词典》。蹲沙发上一页页翻,找“万里长城”词条。没找着成语的解释,只写着长城是古代军事建筑,历史上挺有名的。就是个具体东西嘛心里嘀咕着:八成不是成语。接着我查“不明觉厉”,词典里居然有,定义为成语,意思是不明所以但觉得厉害。我乐了:这词还挺常用,但得再确认下。
然后我从书堆里刨出几本历史书,比如讲中国古代文化的。翻开看,万里长城讲的是秦始皇修墙防匈奴,就是个实物代表。不明觉厉?书里说源自《论语》,里头有句“觉厉”,后人演化成这个成语。我用手机搜了搜讨论区,看到有人争论说万里长城常当比喻用,但本质上不是固定词组。这步搞完,我心里更稳当点了。
细细分析历史文化背景
查累了,我边泡茶边琢磨为啥有这误会。万里长城文化意义大着哩:
- 它象征中国历史硬气,抗外敌那种劲儿;
- 旅游景点嘛谁都去过或听过,常被用来比喻坚强后盾。
- 从古书里蹦出来的,像孔子的话被后人浓缩;
- 现代人爱在网络上说,听着挺酷,但骨子里是固定表达。
最终搞明白结论
折腾半天,我拍板儿确认了:不明觉厉是正宗成语,万里长城就是个历史名词。整个过程,我发现自己以前也犯晕,以为啥东西红就能当成语。这下长知识了,回头教孩子时不用再瞎蒙。完事儿后,我瘫椅子上喝光那杯茶,心想:人不能想多查查总没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