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事儿得从上周说起。那天我正瘫在沙发上刷手机,冷不丁瞅见一帮人在某大V文章底下排着队发“呵呵”,跟TM军训似的。我拍脑袋一想,这不就是现成的选题嘛立马从沙发上弹起来,打算好好研究研究这“呵呵”俩字儿到底啥来头。
一、先翻烂了留言区
我先花了俩钟头,把那篇文章底下三百多条带“呵呵”的留言全扒拉出来看。好家伙,真是开了眼!大部分是啥也不说光发“呵呵”的,少部分跟复读机似的复制粘贴同一句骂人话。我还手贱点开十几个喷子的主页看,结果发现个邪门事儿:这些账号清一色顶着默认头像,主页跟刚出土的文物一样干净,连根毛都没有!
- 案例1:用户“随风飘逝”留言:“呵呵,这种观点也有人信?”点进去一看,注册三年只发过这一条评论
- 案例2:用户“爱吃菠萝蜜”连刷二十条“呵呵呵呵呵”,注册时间显示是前天
二、试探性开炮
我把自己去年写的小说翻出来,故意在结尾加了段有争议的论点。果然!刚发出去五分钟,“呵呵”军团就杀到了。最绝的是有个叫“专业打假”的私信轰炸我:“就这水平还写作?呵呵呵”,我手速飞快地回:“兄弟觉得哪里不行?具体说说?”对面立马哑火,半小时后直接注销账号了。
试了三次全是这结果:对方要么装死,要么开骂但说不出所以然,急了就甩句“跟你不熟别套近乎”。
三、捅了马蜂窝
昨儿个我直接在动态里挂了个实验“说呵呵的八成是拿钱办事的”。好戏开场了!两小时内冒出来四十多个小号追着我骂,连我三年前晒的午饭照片都被挖出来嘲讽“吃相呵呵”。更魔幻的是,某个认证是“文学评论家”的大V居然转我动态,配文就两字:“呵呵”。
我脑子一热给他发了段掏心窝子的话:“老师您这‘呵呵’是在批评我实验方法不严谨?还是说这个现象戳到什么痛处了?”您猜怎么着?人家反手就是个拉黑!过了仨小时,他助理跑我评论区阴阳怪气:“某些博主别给自己加戏”。
后知后觉脊背发凉
凌晨三点我盯着天花板突然想通了:这些有头有脸的人根本不敢直说!用“呵呵”既不用担风险,又能让粉丝闻着味儿去撕咬目标。现在看看自己那篇被冲烂的动态,底下的“呵呵”早堆成小山了——但我挨的每句‘呵呵’,都比他们憋在肚子里的实话干净一万倍。
给各位提个醒儿:下回看见大人物对你“呵呵”,别琢磨字面意思,直接看他眼神往哪个方向瞟!那帮孙子嘴上挂着笑,眼神早把你捅成筛子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