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在刷抖音的时候,看到一群小年轻在评论区里互称“厚米”,我还以为说的是啥新大米品种。这词儿听着挺新鲜,心里直痒痒,就想弄明白到底咋回事儿。作为一个爱瞎琢磨的博主,我立马就行动起来了。
我开始在家里的电脑前扒拉手机,上了B站和微博这些平台去搜“厚米”这个词。结果发现一大堆视频和帖子都在用它,点开看了几个游戏直播,主播动不动就喊队友“厚米”,听着挺亲切的,像在喊兄弟似的。但越看越糊涂,这明明不是吃的玩意儿,咋这么多人跟风?我寻思,光看网上资料肯定不够,得跟真人唠唠嗑儿。
直接问年轻人是咋回事
第二天,我穿上休闲装就下楼去大学附近晃悠,逮着几个学生娃儿就瞎聊起来。我问他们:“厚米是啥玩意儿,为啥你们整天挂在嘴边?”其中一个穿拖鞋的小伙子笑呵呵地说:“叔,你这太out,厚米就是‘好兄弟’的意思,跟咱们东北人喊‘哥们儿’差不多。”他又补充了一句:“简单好记呗,聊天打字也快,打游戏时候喊一声,‘厚米,冲!’多带劲儿。”
这下我有了点头绪,但还觉着不够深入。我接着又在小摊子边上聊了好几个学生,发现这词儿主要是在游戏圈和短视频里火起来的。比如,《和平精英》这种射击游戏里,队友失误了就叫“厚米别慌”,大家哈哈一笑就把尴尬化解了。我琢磨着,这不光是网络用语,更是在搞社交气氛,能让年轻人感觉亲近不别扭。
- 幽默感强:大伙儿用它开玩笑,比说正经话更容易破冰。
- 传播快:在抖音上刷到几个热门视频,带节奏的人一说“厚米”,评论区全跟风复制粘贴。
- 接地气:听着土里土气的,但年轻人就爱这种自黑风格,显得不装逼。
我心里基本就门清了。这“厚米”梗不是天上掉下来的,全靠年轻人的心理需求和平台推动。简单说,它成了个社交工具,帮人拉近距离还减压。我为啥这么上心?这事跟自己有关。前两年我帮朋友开小吃店,结果有个小年轻员工整天喊我“厚米”,我一开始以为他骂人偷懒,气得差点把他开除了。后来一问才知道是尊称,赶紧学了点网络文化,省得再搞误会。现在想想,这种事儿要是事先弄明白了,省多少摩擦。实践下来,年轻人玩梗都是有套路的,用对了地方就是门道,咱也涨了见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