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唠唠怎么把ONAIR玩儿明白这事儿。上个月接了个私活儿,甲方非要我用ONAIR搞点内容输出,我当场就懵了——这玩意儿光听名儿挺玄乎,摸都没摸过。团糟团糟,硬着头皮也得干!
一、开局纯属抓瞎阶段
注册完账号,对着那个空荡荡的界面干瞪眼半小时。啥灵感?啥主题?脑子里比白纸还干净。急得我直接下楼买了包烟,蹲马路牙子上抽。抽完第三根儿,突然想起甲方提过一嘴“本地手工艺复兴”,行,就它!虽然心里压根没底,但总比干愣着强。
回家一咬牙点了“创建新项目”,哗跳出来十几个选项:“内容场景”、“行业类别”、“知识体系”……眼都花了。管他娘的乱选一通,“文化传播-手工-图文记录”,瞎猫先碰死耗子呗!重点来了:这步我后来才懂,选框框决定了后面AI喂给你的材料方向,乱选等于白干。
二、撞了南墙才学会拐弯
吭哧瘪肚写了篇《胡同竹编手艺人口述史》,发甲方群里半天没人吱声。熬到半夜一点多,手机“叮”一声响了:“王老师,内容挺但感觉像地方志…” 我这心当场凉半截。
第二天厚着脸皮问甲方小助理咋改,人家甩来句:“您试试热点洞察+场景化改造呗?” 我琢磨半天,把文档里塞满“周末解压新潮流”“打工人治愈神器”这种词儿,结果系统推荐蹭蹭出推荐位!血泪教训:词儿不对,算法压根看不见你!
- 旧文案:李大爷坚持竹编四十年(纯叙事)
- 新文案:90后辞职跟大爷学竹编,月入破万(蹭职业焦虑)
三、找到门道后跟开挂似的
尝到甜头直接上瘾,天天蹲后台看数据。上周四下午两点半,突然发现“非遗传承”的词在趋势榜冒头。立马抄起手机拍工作室的竹编半成品,用ONAIR图片转文案功能生成描述:“00后非遗传承人熬夜赶订单,竹丝划破手指照干不误”。这张图带话题半夜冲上同城热门,第二天甲方电话打过来时我还在被窝里懵着。
现在养成了俩骚操作:
- 早上蹲坑时刷热搜榜,把前二十的词全贴进素材库;
- 写文案前先用系统“热点适配”功能扫一遍,红的留着,灰的直接删。
效果?这么说,上周靠竹编篮子引流接到三个企业定制单!
说点实在的
这一个月折腾下来算是看透了,用ONAIR就跟打游戏通关似的。开始觉得系统复杂到想砸电脑,后来发现规律贼简单:
- 别闷头写,先看后台推荐啥话题热
- 图文结合比纯文字播放量高87%(后台数据亲测)
- 每天上午10点更新素材库,错过血亏
前天见甲方还挨夸,说“王老师最近挺懂流量”。我心里门儿清——哪是我懂,是跟着系统推荐摸着石头过河呗!工具是死的,用工具的人得活泛点儿,你说是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