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个月考中级统计师的时候,我就栽在一道大题上。题干密密麻麻两段话,又是「非线性回归」又是「异方差检验」,字都认识,连起来直接给我整懵了。笔尖戳在草稿纸上洇出个墨团,后背唰地冒了层冷汗——这感觉大伙儿都懂?
第一步:笔杆子捅破窗户纸
当时先把卷子啪地反扣在桌上,盯着墙上的钟做三次深呼吸。等手不抖了才把题翻回来,掏出荧光笔直接上刑具:左手按着题干,右手逮着动词猛划拉。当时就圈出来仨「妖孽」:「验证」、「修正」、「比较」。旁边监考老师看我咬牙切齿划卷子,还过来敲了敲桌子。
- 逮住动词就像抓救命绳:它说「验证异方差」,我立刻在草稿纸上画了个方框写「WHY」
- 陌生词当场肢解:把「怀特检验」拆成「怀特+检验」,脑子里检索出「检验=算数+查表」
- 题干条件当救命稻草:看到「给定显著性水平α=0.05」,直接往解题模板里硬塞
第二步:草稿纸就是手术台
拆完题干马上抽张新草稿纸,左上角写题号,中间画个加急大红叉(专治心慌)。顺着刚圈的动词关键词,像拼乐高似地倒推解题模块:要验证异方差得先算残差,残差得跑回归,回归又要用OLS... ...
手比脑子快就赢了:管他会不会,先把回归方程标准格式默写出来。写着写着突然发现「解释变量存在二次项」这个条件,赶紧在「怀特检验」后面补了个「+平方项」——这弯儿转过来后脖颈都热了。
第三步:破罐子破摔反而灵
最绝的是计算到一半卡在查表环节,当时心一横直接翻到卷子果然!下一页印着附录表,假装翻页实则扫射,余光逮到「White检验临界值表」几个字。回来唰唰两步填上数字,对照α=0.05那栏划了条横线,结论直接抄题干原话:「拒绝原假设,存在异方差」——字迹都是抖的,但空格好歹填满了。
唠叨一嘴
考完对答案发现这题居然拿了80%分数!关键真不是我会得多,纯粹是像饿狼叼肉似的死咬住动词。后来跟阅卷组的师兄吃饭才知道,大题都是分步骤给分。哪怕你公式抄错个数,只要「比较」、「验证」这些动作做全了,机器阅卷照样按节点撒分。
对了,拆词大法还是高中同桌教的。当年他边撕方便面调料包边骂:「你看这包装上写『浓汤风味』,重点从来不是汤多浓,是『风味』俩字在耍流氓!」(现在他开广告公司,专给网红食品起名... ...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