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里网速卡得我抓狂
这事儿真得好好说道说道,不是瞎琢磨。以前我家那破网,简直是灾难现场,刷个短视频卡成连环画,老婆追剧看得咬牙切齿,就连儿子玩个手游都能气得摔手机,骂我说“爸,你这啥破网,再卡我就去写作业了!”好家伙,这威胁力度够大的。我就纳闷了,不就家里人连嘛撑死了七八个手机平板,加个电脑电视,咋就顶不住了?原来用的就是几年前办宽带送的那个白色小方盒路由器。
开始研究换啥路由器好
实在受不了这鸟气,我就琢磨着得换个厉害点的家伙。我跑到附近那几家卖电脑、卖手机的大店,还有啥电器连锁店,一个一个牌子去问。什么穿墙王,六根天线,名字叫得一个比一个唬人。卖货的小哥小妹倒是一个比一个能说,张嘴就是“我们这个信号超猛!”“百分百覆盖!”听得我有点晕。
我又不是冤大头,总不能光听吹牛?回头窝在沙发上,抱着手机一通猛搜。不看不知道,一看更迷糊了,啥ACAX,双频三频,各种参数看得我眼花缭乱,感觉比当年高考还难。
最终锁定了关键点
我寻思着,我家也不是啥大别墅豪宅,百来平的面积,几个房间加个客厅。主要诉求就三点:千万别断线(尤其媳妇追剧关键时刻)、网速要稳定点儿(儿子打游戏再别喊了)、未来几年够用(别明年又得换)。
重点来了!看了一大圈测评和我自己研究学习,发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参数,就是那个千兆网口!好多便宜的路由器,看着天线多,吹嘘自己无线多快,结果仔细一看,屁股后面连着网线的那个口,居然是百兆的!这就好比高速公路修得贼宽,结果家门口是条羊肠小道,车全堵门口了,憋屈死!我家宽带套餐早就升级到两百兆以上了,配个百兆口的机器,那钱不是白花了?
我的选择过程
有了这个千兆网口作为铁打的底线,再结合家里的面积(墙不多,普通三室),我就重点看那些口碑还行的牌子(华硕、TP-Link、小米啥的),专门盯着带“Wi-Fi 6”标识(感觉是主流方向了,穿墙啥的据说好点)、并且网口一定是千兆的型号看价格。挑了个价位中等,带四根天线样子没那么夸张的,主要图个稳定。
换上之后,世界清净了
新家伙拿回家,说干就干。先把原来那个白色小方块拔了电源扔一边。把新路由摆客厅电视柜上,重点——把它竖起来放,天线都掰直溜了!然后麻溜地连上光猫、通上电。配置挺简单,就跟着说明书或者手机APP提示一路点就行,设个新Wi-Fi名字和密码。
结果让我相当满意!
- 信号满格不再是梦:以前厕所、小卧室都是信号荒漠,现在进去一看,满格!手机显示那个信号条再也不是可怜巴巴的一两格了。
- 卡顿?不存在了:老婆躺着刷剧,高清画面流畅得很,终于听不见她在那哼哼唧唧抱怨了。儿子戴着耳机打游戏,安安静静,再也没摔过手机(嗯…至少没因为网卡摔过)。
- 测速放心了:用手机那个测速软件连着Wi-Fi一测,终于跑到了我宽带套餐该有的速度区间!不像以前,离路由器稍远点,测速结果简直惨不忍睹。
一点大实话
折腾这一圈,我算明白了。别光看天线多不多,也别信啥“穿墙王”的鬼话忽悠。第一步,也是最实在的一步:屁股后面那网口必须是千兆的!就这一条,就能淘汰掉一大波所谓的“高性能”路由。第二步,结合自己家的面积大小(墙体结构复杂不?层高大不大?)、主要用途(是设备多容易打架,还是单个设备要求很高?)和兜里的银子,在千兆网口+主流Wi-Fi技术(比如现在常见的Wi-Fi 6)的框架里去选,基本就踩不到大坑。我家这换了之后,那叫一个舒坦,感觉家庭和谐指数都提升了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