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总有余兴回绕时?家长这样做最有效果

我家儿子今年六岁,精力旺盛得很,一到晚上玩玩具、追跑打闹后,就刹不住车了。那个小脸涨得通红,嗓门越来越大,躺床上还要叽里呱折腾半小时,我都快急出心脏病了。这问题不是一两天了,上个月整整折腾两周,我实在扛不住,就开始自己摸索解决方案。

硬掰着停下来

我琢磨着,直接喊停不就得了?晚上九点一到,我板着脸站客厅里,吼一声“停!立刻回屋睡觉”。儿子一蹦而起,哭咧咧地跳脚,跟踩了电门似的。我揪着他胳膊往卧室拽,他一挣扎,玩具哗散一地。折腾十分钟,他累得气喘吁吁,但也眼珠子瞪溜圆,更精神了。老婆在旁边叹气:“你这招行不通,越硬压越反弹。”我只好停手,整个晚上鸡飞狗跳。

接着换招:软磨硬泡哄一哄

改个路子,我学网上那些育儿鸡汤,说话轻言细语:“宝贝,玩累了?让爸爸陪你一起收拾玩具好不”儿子倒是没哭,可眨巴大眼睛,扭着屁股说“再玩五分钟嘛”。我顺着他意思,摆弄会儿积木,又拖拖拉拉半小时。他还闹着要听故事,我读本绘本,声音放低缓点儿,结果读完他还兴奋得手舞足蹈,硬是拖到十点半。第二天幼儿园老师抱怨,他上课直打瞌睡。我寻思着:“温柔点是可节奏没掐准,孩子余劲还憋着。”

真有效果的一招:小过渡活动当缓冲

上周我看邻居家妈妈支了个法子,说“给孩子个余兴回绕的出口”。我立马行动起来,晚饭后提前备好东西。等儿子疯玩快结束时,我掏出个小盒:“爸爸有个新游戏,超酷!咱先停一会儿,做个简单活动换换气。”他好奇凑过来,我就拿出几样道具:

  • 第一步:短暂安静小任务 – 让他坐着数10个豆子,数完放进小桶里。
  • 第二步:轻快动作衔接 – 接着带他一起轻轻转两圈腰,哼首歌。
  • 第三步:情绪慢收尾 – 再让他躺沙发上闭眼,我小声讲段搞笑动物短故事。

整个过程就三分钟不到,他没咋抗拒。完事后,他自己揉揉眼睛说:“爸爸,我想睡觉了。”乖乖爬床上,不到五分钟就呼呼大睡。

现在这事儿成了我家常规操作。每天玩完后,都用这小过渡活动缓冲下,儿子余兴顺溜地溜走了,省心省力。我算明白了:不硬掐不软拖,找个中间道儿让孩子能量自个儿慢慢退,才是正道。